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全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7236
于竹军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文化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也因此不断拓展,其中展览服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则成为公共图书馆转变服务模式的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对于传统展览服务而言,公共图书馆根据主题定期将部分馆藏进行展示交流,这不仅满足了读者的文化需求,也实现了区域之间文化资源的沟通与共享,但是在全媒体时代,纸媒时代的那种单一的展览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因此如何利用全媒体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则成为其管理运行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全媒体时代信息服务的特点

虽然对于全媒体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正式的定论,但是在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全媒体的应用却已逐步推进,因此,我们可以从应用的角度对其概念进行探索,即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形式与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形式实现融合,从而打破信息传播障碍,实现跨越时间和地点的信息覆盖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展览服务而言,全媒体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信息整合与传播方面,其信息服务方面的特点主要包括:(1)丰富性,在全媒体平台上每一个移动终端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这就使得海量信息集中在媒体平台上,并为公共图书馆的展览服务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2)互动性,全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信息的方式,使得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多样,这种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极大地调动了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积极性;(3)多样化,从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而言,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交互出现,更加立体地展示了信息内容,而这也就为公共图书馆的展览形式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4)开放性,全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信息交互中,每个人都能够在平台上自由发表见解,从公共图书馆的展览服务而言,这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反馈开通了渠道;(5)个性化,全媒体时代,受众对于个性化的服务越来越多重视,而公共图书馆的展览服务也是如此,只有从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才能够不断提高展览服务的质量。

二、全媒体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的现状

全媒体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已经成为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功能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电子阅读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已经摒弃了公共图书馆借阅图书、查询资料的习惯,利用移动设备实现信息的获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也开始了对自身公共服务职能的思考,如何平衡读者借阅量逐渐减少与提供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成为其发展转型面临的难题。

  展览服务是公立图书馆对外开放馆藏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与读者互动的有效途径。在全媒体时代,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展览服务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展览的硬件投入逐渐增多,公立图书馆面积的扩大,计算机设备的更新,展览技术的应用是其履行展览职能的物质基础,如在过去许多公共图书馆的展览厅都是临时的,或者在走廊中直接开展服务,而在全媒体时代,许多省市的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专门的展览厅,并根据不同的展览内容增加了相应的技术设备,这不仅保证了展览场地的充足,也为读者更好地欣赏展览作品提供了条件;(2)展览的主题也得到了拓展,例如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公立图书馆的展览内容更多的是根据馆藏资源以及当地的文化特色,组织典藏文献、书籍推荐、人物纪念、历史事件、艺术作品、科技成果等主题的展览内容,而在全媒体的背景下,个性化的展览主题逐渐纳入其中,如创意作品、新品发布、拍卖会等,而主题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公共图书馆的功能;(3)展览资源的共享,资源共享是全媒体时代的基本特点,在全媒体的支持下,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更加开放的形式实现馆际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展览与不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这不仅丰富了展览的主题,更从全媒体的角度推动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转型。

  当然在全媒体时代,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展览服务方面还处于探索、转型阶段,其服务内容与形式还难以实现与读者文化需求的完全契合,因此,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例如图书馆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缺乏积极性,一些图书馆受到展览理念、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不愿意引入新的发展技术,因此其展览内容在资源共享以及吸引读者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展览制度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全媒体时代的展览服务需要不同媒体形式之间的沟通,但是目前的公共图书馆在管理制度和人才素质方面都还处于传统模式的框架下,因此,难以实现有效的媒体融合,在展览技术的运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制约了展览服务的转型。基于此,在全媒体时代,要想在公共图书馆实现媒体融合与资源共享,就应该掌握全媒体的基本特点,并从不同的角度应对其对于展览服务带来的转变。

三、全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的转变

虽然目前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在展览服务方面依然存在着数字化资源发展缓慢、资源共享率低、个性化服务缺位等问题,但是利用全媒体推动传统展览服务的转型已经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公共图书馆的相关部门只有把握全媒体的发展机遇,从信息共享的角度推动展览服务模式的转变。

(一)实现从资源管理到文化服务的转变

展览是公共图书馆实现馆藏资源管理与应用的一种方式,其展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读者以及相关专业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体现馆藏资源的价值,进而推动社会文化氛围的构建。而在全媒体的背景下,这种资源管理方式的展览逐渐被文化服务替代。所谓文化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的展览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相关部门通过对读者文化需求的收集与整合,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吸引读者,并体现公共服务的本质。

(二)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在传统媒体环境中,公共图书馆的展览服务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条件设计展览内容,而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对单一的展览内容,但是在全媒体的环境下,这种服务方式逐渐被开放、主动的方式所取代。在展览服务中,资源共享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因此,在与读者的互动中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的的展览需求,主动提供服务模式,并在读者对展览的反馈中调整服务内容,从而不断提高主动服务的效果。

(三)实现从单一展览到多元展览的转变

在传统展览模式中,公共图书馆无非是通过信息发布与宣传对展览主题、展览内容、展览特色服务进行静态宣传,这种宣传通常只能在有兴趣的读者或者专门机构之间流动,而缺乏全覆盖以及动态宣传效果。在全媒体的环境下,这种单一的展览服务将被多元化服务所取代,例如从资源形式上看,展览内容可以利用声、光效果让参展人员的欣赏方式更加生动想象化;从宣传方式上看,公共图书馆可以拍摄宣传片进行动态宣传,并利用多种途径实现信息渗透,从而扩大宣传范围,提高服务的有效性。

(四)实现从公益性服务到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转变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主要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维持服务,故而其展览服务主要以公益性为主。而在全媒体环境下,资源的开发、设备的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都需要资金支持,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融入到市场之中,利用自身优势,寻找有偿服务的展览方式,只有实现了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在全媒体的环境下实现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的持续发展。

四、结语

总之,全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公共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使图书馆在展览服务内容与形式方面发生了诸多转变。通过全媒体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服务功能,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掌握图书馆的展览服务动态,使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变得更加便利、有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