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项目流程”的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5032
李 娟

  基于“项目流程”的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 娟

  基于“项目流程”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特色化办学的重要思路,也是培养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体系改革的落脚点最终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高技能高水平的实践型师资队伍要从内强外引,完善师资要从引入、考核、培养等方面以制度为抓手,平台为支撑,服务为保障,做好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和服务保障,用开放共享的心态对待人才,积极与企业建立“互信、开放、合作、共享”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共享机制。

  项目流程 课程教学 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高职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扎实的师资队伍建设。从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知识实践型”教师对落实学院项目流程化教学,推动我校走高职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流程化”教学对师资队伍素质提出挑战

数字媒体专业作为一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它凭借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合了多门专业知识与技术,将艺术与技术结合,是一门多领域的综合型学科。但目前的师资水平、教学手法等无法适应新媒体行业的项目导向的岗位能力要求,毕业生到用人单位还要进行“二次培训”才能上岗。因此数字媒体学院提出要以“项目流程”化课程教学将项目流程过程融合到教学过程,设立专门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能力点的传授,让学生对项目流程过程的任务进行分解消化,适应职场需要,解决传统教学中毕业实习与上岗的差“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的角色也已发生相应变化,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鼓励者,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项目流程”化教学中采用的探究式学习、问题导向的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都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自身能力与技能素养的极大挑战。践行基于“项目流程”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建设体系,加强产教融合的落脚点最终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高技能高水平的实践型师资队伍迫在眉捷。

二、目前数字媒体学院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目前无锡商院数字媒体学院的师资结构情况如下: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其中具备副高职称教师5名,中级教师5名,初级及以下教师5名。工科教师4名和艺术美术类专业教师11名,40岁以上教师4名。专业教师普遍较为年轻,在专业建设、科研建设等方面经常面临诸如经验不足、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缺少高职称、高学历的行业领军型教师,技术型和艺术型教师比例失衡。

  (一)来源渠道单一,缺乏领军行业的高层次人才

  目前无锡商职院引进的新教师大多来自于高校的应届生,没有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从“从校门到校门”,是典型的“高学历、低技能”的新教师。从师资结构配比来看,虽然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比例在8:2,但校内专业教师由于缺乏企业背景和相关的项目实践应用能力,难以完成项目流程课程体系中设立的“以学生能力本位原则”的人才培养目标。校外兼职教师大多来自于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缺少教育教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普遍不高。师资队伍中实践型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特别是在区域或行业中有影响的能工巧匠不多,能主持或参与到行业项目的人才缺乏;技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数量上虽然满足教学需要,但在专业实践性教学及项目流程化教学方面缺少经验,难以胜任项目流程化教学的教学目标。而数字媒体专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目前培养的学生在技能上与企业的岗位要求有很大的差距,造成了供需错位。

  (二)目前班级建制下的师资配比结构单一

  基于“项目流程”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理清项目流程中涉及到的关键知识与能力,精心分解项目任务。设定分析客户需求,对项目涉及的技术点进行梳理,设定好项目可预见的问题及预案,通过多媒体及其他教学手法综合运用,授课内容要有理有趣,吸引学生,充分结合学生个人的个性、特点、兴趣与特长安排角色和任务。目前一个班40人的大班建制下,“项目流程”化教学设计对教师的工作量及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任教师普遍存在动力不足,也超出了教师实践能力水平,教学效果不理想,限制了项目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基于“项目流程”的教学经验与能力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有着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所在院校的教师要具备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能力,能上课也能进行实训指导,更加突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学专家,还要是行业能手,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能根据企业实际项目设计开发专业综合实训项目。而普通高校教育体系下毕业的高校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实践项目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实践能力不够,无法深入开始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开展企业技术应用与社会服务,这与高职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使项目流程化教学停留在表面。

  (四)师资培训目标与教学实际脱节,师资能力难以提高

  随着教育政策的出台,现在学校依托大中型企业培养培训教师的基地,也通过下企业锻炼等方式加强师资的实践能力。但现状是国培省培多是停留在理论表面,实践能力培养非常有限。高校教师的培训体系中传统模式的培训占大多数,重数量不注质量,重证书不重实效,培训内容老套过时,与生产实践脱节,与教学实际不符合,技能培训不深入。而目前的企业正处于转型期,技术进步非常快,产品更新及管理理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与时倶进的话,那很快就会与社会现实脱节,变成教书匠。目前来看,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停留在表面,教师与技术人员的互动交流非常有限,高校教师与身俱来的职业优越感也使教师本身缺少开放的学习心态。

三、基于“项目流程”的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立足资源,内强外引,构建“知识实践型”和“实践知识型”双元教师队伍

  同济大学董大奎教授提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是要培养“知识实践型”和“实践知识型”两种类型组成的师资群体。“知识实践型”教师来自于校内专任教师,要掌握先进的职教理念,拥有较高的职教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实践知识型”教师主要来自于校外兼职教师,他们深谙岗位业务操作要求,一般由来自企业工程师、专业技术骨干等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行业资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就是要造就培养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既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对其有高职教育特点有深刻理解的教师。无锡商职院数字媒体学院特别重视“知识实践型”和“实践知识型”双元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培养方面,以“工作室”为载体,通过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式,实践基于项目流程的系统化培养机制。通过内强外引,设计校外专任教师职业生涯的“五级递进”培养路径:教坛新人—知识实践型(实践知识型)教师—教学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专业级大师,建立以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师成长机制,形成“教师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双促的良好态势。

  无锡商职院数字媒体专业尝试拓宽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的来源,采取专兼结合,开放共享的教师聘用模式,选聘行业企业一级的具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设计师等任兼职教师。建立了兼职教师人才库,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兼职教师执教能力和教学质量的考核与指导,坚持动态管理,切实发挥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作用。无锡商院数字媒体专业立足无锡华莱坞影视产业园、行业优势企业、校外实训基地等社会资源引进国家、省、市级专家、大师级设计技术人员融入教学团队,新建2—3个企业“教师工作站”,通过企业轮岗实践,在职场中培养教师,促进教师技能转型,逐步优化专业群教学团队。由名师、专业带头人、行业领军人物公开课、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研究、参赛参评、观摩考察等形式对校内专任进行培养,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体系、教学计划制定、校本教材编写等;“知识实践型”和“实践知识型”双元师资资格局现已形成,在保持各自教学特色的同时,创新校外兼职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形成更加多元的教师供给机制吸引优秀人才。

  (二)校企对接,内育外训,实现教师教学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双提升

  针对目前师资队伍中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无锡商职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对接,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把企业实践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搭建实践平台,不断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数字媒体学院依托“一个中心、二个企业站、三个工作室”采取上挂下派、内育外训、轮岗交流等“多元”方式密集培训,帮助年轻教师充电提能,全面提升实战素养。根据“项目流程”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进一步明确“知识实践型”教师的基本要求,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校中企”工作站、名师工作室进行相关行业、企业一线的顶岗实践活动,以真实项目来夯实教师实践水平。数字媒体学院以挂职教师和企业教师工作站为桥梁谋求与企业联合开展实践研究及提供培训服务,积极主办或参与地方文化事业的广告宣传、美术展览、摄影活动、设计评比和影视制作等活动,提高本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还加强教师对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继续教育,拨出专门经费让专业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参与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及带领专业实践社团参加全国的创新创意大赛及全国教师的业务竞赛和技能比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掌握前沿技术与企业发展动态。专业教师除了要提升业务能力外,还要承担起服务区域经济的项目策划、项目落地等等“立地式”研发与技术服务。数字媒体学院申请成立“名师工作室”,由工作室牵头组建校企教学团队,开展课程包、教学资源库、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科研服务等方面建设,实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技术服务一体化的改革目标。把实际运作的项目带入课堂,把项目化解为单项任务或综合训练项目,比如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把公司承接的标识设计项目交给学生,作为单次实训任务。把企业品牌VI系统设计任务作为综合性实训项目。并教学生不仅要会技术,还要懂得从客户的需要出发,考虑客户怎样才能认可与接受,让学生有市场意识,而不仅仅是做个技术操作工。逐渐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意识,这更符合企业项目运作的真实情况,另外加入了挫折教育,对设计的不认可是设计师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课堂中加入适当的挫折感教育,对适应职场也是有好处的。项目化教学过程在使学生具备职业通识能力和专项技术能力,达到人才标准的同时,也全面提升师生团队整体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教师教学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双提升促进专业可持续良性发展。

  (三)创新思路,内扩外联,实现校企人才共建共享

  俗话说得好,“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数字媒体学院把师资培养的重心放在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整体环境上来,精心营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用人环境。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调查研究,以项目教学为主线,通过将专业教师团队扩展校内兼职教师、并吸引行业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当校外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共同组建工作室教学团队。一方面搭建平台,将“名师工作室”作为院校和企业间的技术成果交流共享平台,通过名师引领,制订科学的培养规划,开展一系列产、学、研、用、培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青年教师成长与成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将校内其它学院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信息化技术、市场营销等教师作为校内兼职教师扩充到专业教师团队,促进技术专业教师与艺术相互学习,专业融合发展,这也符合数字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发展特点。

  在校外师资人才引进时,拒绝单一的高校招聘或引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聘请企业工程师、技术骨干等,通过一些专业的师范专业训练,转成高职院校的教师。既重视学历,又重视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经历。无锡商职院对数字媒体专业特别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曾出百万年

  薪招院长,这在高职院校人才引进方面可谓开创先河。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在科研开发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平台优势。在高端人才引进屡次碰壁后,数字媒体学院尝试在人才引进政策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基于现状,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允许并鼓励本校教师走进企业,实行“企业工程师”师资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将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聘用的方式,与企业共享人才,新聘教师既参与企业项目又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及课程开发等工作。

  高职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成效,上级领导要足够重视,有力推行制度,积极协调关系,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并加以落实,这样才能使学校的专任教师的实践水平提高到新的水平,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1]董大奎.基于现状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案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2]马容.浅谈构建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J].科协论坛,2012(5).

  [3]徐其华.校企共同体模式下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佳木斯发教育学院学报,2014(6).

  [4]李传钢.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专业实践能力取向[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类青年专项课题“基于‘项目流程’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YKJ15D1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