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职院校二外日语微课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1983
徐媛媛

  高职院校二外日语微课的应用研究

  徐媛媛

  微课具有短小精炼、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作为教学资料反复利用等优点,近年来在快速信息化的校园内它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微课所具有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以高职院校二外日语课程为例,结合存在的问题,对微课教学设计进行实践和分析,提出取得成效并进行反思。

  微课 教学 高职二外

一、微课概念

在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了接近现在微课概念的“微课程”(Microlecture)。[1]

  在国内,胡铁生指出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既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课件、教案、课例、试题等资源类型,又是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继续和发展的一种新的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1]张一春认为微课(Micro-lesson)是指以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达到最佳效果为目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动画等形式记录或展示教师围绕某个(某些)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体现了教师针对特定教学任务,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并将教学的过程制作成为学习资源的能力。[2]

  黎加厚依据教学论的系统观点,认为微课是指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微课的定义虽因人而异,但其中心思想是一致的,一个“微课程”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所录制的一个简短的视频。本文以日语动宾结构为例,分析微课在高职院校二外日语课程里的实践应用。

二、高职院校二外日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

  二外日语教学一般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辅助手段以ppt和部分网络资源为主。由于是语言类课程,课堂基本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课内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在45分钟授课时间里,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讲课并不能一直让学生保持兴趣。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课内,课外教师和学生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也无法按照学生要求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二)学生水平不一

  高职学生生源多样,高考录取分数偏低,已有的知识水平不一。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学习习惯,普遍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虽然有部分学生选修日语的初衷是对日本文化尤其动漫文化抱着浓厚的兴趣,但仅仅有兴趣并不能保证从始至终做到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更何况在经历了入门阶段语音学习的大量记忆之后,兴趣也所剩寥寥。除此之外也不乏有部分学生觉得二外课程只是一门选修课而已,拿到学分即可,所以心理上并不重视。由此引起的学习能力不一导致学习进度有差别。以上种种原因都成为了顺利教学的绊脚石,影响了教师的有效教学。

  (三)课务重但课时有限

  二外日语以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对象,在第四学期开设,是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开设时间为2个学期,每周课时为4。相对有限的时间,二外课程需要讲解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广,从入门到一步步进阶,包含了大量生词、句法、课文以及练习等内容。再加上高职学生主要在课堂上学习,并不会花多少课余时间巩固消化教学内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有效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大挑战。

三、高职二外日语微课实践应用

以下结合日语动宾结构这一知识点,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这几点来具体说明实践过程。

  (一)教学对象

  二外日语教学对象均为日语零起点的高职学生,因此制作微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说内容,旁白基本使用中文。另外,针对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厌学的情况,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会运用影像、音频、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来呈现知识点,调动学生注意力,使授课内容具象化、生动化,而不是将授课内容语音化。

  (二)教学目标

  秉着先易后难、层层递进的原则,教师设置了以下三个目标:首先在理解动宾结构的含义的基础上,掌握动宾结构的特点及构成,并用生词进行造句。其次,在能够正确掌握动宾结构构成的基础上尝试成文,能够用动宾结构口头完成一篇名为“我的一天”的作文。最后将动宾结构活学活用,运用于实际会话当中,在餐厅这个情景下分角色扮演服务员和顾客,学会如何点菜的寒暄。

  (三)教学步骤

  确定教学内容后,教学步骤严格按照三个设定的教学目标渐次进行。首先,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分别展示“听音乐”及“打扫房间”这2个动作图片。并及时提出问题:“週末,何をしますか”?在解释了动宾结构的概念以及接续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答出“音楽を聴きます”和“部屋を掃除します”。接下来引入生词,让同学们运用本课新出现的动词进行大量造句及互相纠错。在讲解句子构成时突出重点,注意和中文的区别,即日语谓语在后这一特点。其次,教师展示10副小图,包含10个日常生活动作,先请学生一个个造句,再连成一篇小文,即口头完成“我的一天”。作为示范,教师会播放课前录制的范文,同时在课后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的句子合成文章并录制成视频,以供教师课后纠正发音及语法错误。最后,把动宾结构运用于实际会话,创设日式餐厅这一情景,要求学生角色扮演,用“をください”进行服务员和顾客之间的点菜会话。在这样的微课程中,知识的导入、讲解、示范和练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中教师在导入时采用了讲授法,让学生了解动宾结构的含义、构成及特点,为之后实际操作打下基础。在成文部分,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以完成一篇小作文为驱动,利用之前所学的词和句进行实际运用,最后每个人完成一个音频作业。在交际实操部分,采用了情景法和交际法等。创设具体生活中的场景,以完成交际为目的,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进行会话。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意设计师生互动环节,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围绕知识点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操作,为扎实掌握知识点打好基础。

  (五)教学反馈

  目前在传统课堂,要及时得到每个学生的反馈还有一定难度。相对而言微课有了师生互动的平台,杜绝了教师一言堂现象。根据教师需求可以设计任务、布置作业,设置反馈何评价的平台,获得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把评价标准具体化,比如让学生开口录制文章和对话等。教师课后可以依据每个人的个性和特点进行具体、精确的反馈,比如针对有能力但无自信的学生教师多给予正面表扬;针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得指出其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反馈来调整学习进度,各自在自身水平上得到进步。针对难以记忆的生词,可以采用每周竞赛的方式,小组互评,得出分数,并纳入期末成绩。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强化。

四、取得的成效

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在高职二外日语教学中不仅使教学模式更加多元,还能作为辅助教学总结并巩固学习,比如讲解知识重难点、进行课前导入、课后温习等。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刺激学生,也能激活教师的创新思想和教学积极性。

  其次,微课既可以运用于面对面的教学也可以用在网络在线学习。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可用的自助资源。相对传统教学,微课更为直观和灵活生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期望教师在课内知识之外补充更多课外内容的,也有掌握课内知识都有困难的。针对这种差异,可以让学习能力有富余的同学继续在课外在线学习微课形式的延展知识内容。而针对学习能力不够的同学,微课视频既可以帮助他们进行预习,也可以在课后让他们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对某个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行反复播放,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从而达成自主有效的微学习。此外,优秀课程的在线共享,更是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延展了师生互动空间。

  最后,微课的选材可以是关键知识点或者学习重难点。它可以穿插在学习活动之中,强化知识主题。在教室授课时,部分同学会受到教师、教室内外环境、周围同学等影响,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区别与课内45分钟,5到8分钟的微课可以迅速的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并且在短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知识点上。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分心。通过微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得到提高。学生可以自主掌握课程,提高专业技能。微课成为了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通过微课制作,可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同时,教师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发扬,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

五、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4]微课作为新兴信息教学手段,受到了普遍关注,今后一定会在信息化的校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但不是所有的课程和知识点都适合微课教学,基于高职二外日语课程的实践应用使作者注意到碎片化的单一的知识点比较适合制作微课,过于复杂和庞杂的知识点还是适合在传统课堂进行教学。

  微课教学除了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能够将微课完美制作出来的多媒体综合运用能力,此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加强。

  综上所述,高职二外教学仍然会以传统课堂模式为主,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可以对传统课堂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是一种教学的延伸。它可以弥补单一课堂的不足,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师生互动。基于微课的高职二外日语课程,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更激起了教师的教学热情,锻炼了教学能力。但微课在高职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何使之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的继续思考和完善。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33~35.

  [2]张一春.我理解的微课[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2wpqk.html,2016-12-01.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4]李翼,吕芳.以小模块课程为适切点的微课教学研究——以“法语时间表达”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5(4).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