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背景下高职体育职业能力培养
贺 炜 黄筱燕
高职院校体育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为了保证就业,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全面的关注学生的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实践能力,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主要针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背景下高职体育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分析。
“工学结合” 高职 体育职业能力
“工学结合”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加关注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内涵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托自身优势更好的引进校外资源,将高职体育教学与实践训练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概述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内涵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了职业发展的核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校、学生和企业相互结合为主要的发展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逐渐将我国的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使得体育教学由传统的抽象型向着具体型的角度发展,形成相互之间产学结合的方式,为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体现
高职体育属于职业教学范畴,主要是为了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适应就业,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的方式,将高职体育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与职业需求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基本的目标,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关注学生的能力,重视教学的岗位需求,将学生的岗位技能和教学结合起来,这样的培养方式使得高职学生在就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推动高职院校的体育创新。
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背景下高职体育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使用产学结合的方法,通过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使得学生掌握更加充足的实践知识,提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积极探索产学新途径,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设置适宜社会实践训练的体育教学课堂,将企业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提升课堂教学环境。学校需要和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实现学生的共建,实训地基为学生提供了与现实相一致的仿真环境,学生可以在基地实训中提前对工作环境进行感知,及时弥补自身知识欠缺进行,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提升教学质量。
(二)转变理念,丰富知识体系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下,高职院校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转变传统依靠学生和体能教学为主的模式,增加学生个人技能的培养,针对个人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转变传统单纯依靠理论教学的方式,重视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同时,在教学中需要将就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系统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学生在就业中掌握科学的方法,防止盲目的情况出现。最后,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体育人才过程中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建立开发一些特色专业,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并且将这些优质专业在学校进行推广,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反馈,作为学校今后发展的重点,形成品牌效应,从而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方法
工学结合是对实际教学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转变传统依靠课堂教学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首先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增加课外实践课程,定期的将学生带入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今后的工作环境,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增加探究性教育、竞技型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将学生的潜能调动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对考核方式进行转变,不再采用纸质试卷为主的方式,而是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教师关注学生在平常课堂中的表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对学生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并将其计入到学生成绩中,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三、结语
“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是素质教学基础上的改革创新,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更好的适应今后就业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适宜社会就业需要的高职学生,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1]贾军.在“工学结合”办学思路下审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5):56~57.
[2]刘瑞娟.“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教育模式创新的[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07(2):120~121.
[3]李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16,30(03):65~66.
[4]师伟.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7(20):66~67.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项目“‘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Lgy16b002)的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黄筱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