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5623
张 磊

  文化视点

  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研究

  张 磊

  本文主要讨论了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的现状、必要性和有效途径。扩大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对外交流,有利于加强青州古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青州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青州民俗文化 对外交流 途径研究

一、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的必要性

(一)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会极大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源泉。因此,文化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也成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民俗文化旅游深受外国游客青睐,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青州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的进程以推动青州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势在必行。

  (三)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实现自身的发展,永葆活力。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在彼此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现状

(一)对外交流意识薄弱,外宣力度不够

  近年来,为响应中央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青州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但是对于民俗文化对外交流方面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普通大众认识不到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性,缺乏对外交流的意识和热情。

  (二)对外宣传渠道单一,社会力量不足

  目前,青州民俗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基本都是以政府为主体开展和推进的。政府主导文化对外交流工作,但如果一直只依靠政府就会使文化对外交流工作陷入模式化,缺乏应有的活力,同时也很难调动普通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社会和民间的各种力量无法为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事业服务。

  (三)对外宣传语境缺失,涉外人员匮乏

  为了宣传青州的民俗文化,市府举办了各种内容丰富的对外宣传活动,如创办文化展厅和民俗博物馆等,然而,无论是网站还是报纸、杂志,都是单一的汉语宣传模式,缺乏双语宣传网站和民俗文化的配套译介。缺少懂媒体、懂文化、懂外语的对外交流专业人才,也给青州民俗的对外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对外交流途径

(一)构建民俗文化外宣的双语语境

  民俗文化对外宣传的双语语境构建是其对外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构建双语门户宣传网站、完善民俗文化的译介和引进涉外文化交流人才等。因此,要在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文化场所中提供有关民俗文化的英文资料,同时,培养和引进了解青州民俗文化内涵并且翻译能力强的专业涉外人员。

  (二)搭建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的多元化平台

  政府应根据文化交流发展需求,整合宣传文化资源,创新对外宣传和对外交流的方式方法。政府要以会议、节日和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对外宣传推介,比如在中国花卉博览会、“青州古城过大年”活动等重要节日举办一些对外交流活动。除了官方渠道,各种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也是宣扬民俗文化的良好契机,要多支持民俗文化工作者参加国际水平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三)开发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产品

  以绵长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依托,展现青州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积极开发优秀的民俗文化产品,也是青州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的有效途径。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产品和卓有成效的推广,对青州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

  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开发也可以成为交流青州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2017年,青州古城旅游区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了青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青州古城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提供了更高更好的平台,可以借此机会大力进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扩大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

  [1]葛平新,李有顺.青州市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及其旅游整体开发的构想[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3).

  [2]海晓笛.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现代河南民俗文化[D].郑州:郑州大学,2014.

  [3]李宏亮.新时期中国民俗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J].当代文坛,2015(1).

  [4]王芬.跨文化背景下对外文化交流路径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5]袁彩荣.陕北民俗跨文化交流的现实路径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8).

  (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本文系2017年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研究”(批准号:潍社科学术委发〔2017〕2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磊(1979-),女,山东青州人,硕士学历,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