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教学情景创设如何走进学生生活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5477
李 瑛

  教学情景创设如何走进学生生活

  李 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教育即生活”,充满活力和高效的政治课堂应该是走进生活的课堂,枯燥的理论讲解是没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案例和情境再现来呈现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用切身地体验来归纳出相关的观点、结论,并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机,吸引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

  情境创设 学生生活 学习兴趣 情感 实效性

一、教学情景设计的预期目标

(一)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和案例来设计教学,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现实生活走进我们的政治课堂,使学生首先能因素材的亲近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感环境和情感体验中更迅速地获得共鸣,并因把抽象、复杂的政治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后学生们更容易产生共同探索和思考的意愿,从而诱发学生的内在个人潜能,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共同探究中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因熟悉而产生的兴趣,因兴趣而产生的课堂效果。

  (二)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性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教学中知识与能力两个目标的落脚点。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性发展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让教学情境设置走进学生生活,可以让我们的教学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学生与学习的距离,使学生真正关注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让“教育通过生活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三)寻找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情境以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消除所谓的“代沟”,才能让师生在课堂上做到情感相吸和思想共鸣。教师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情境创设将课堂和课外相链接,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把政治课教活,教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也就能既亲其师且信其道。

二、情景素材的收集和记录

(一)用心和细心记录下学生生活的真实片段

  为了给课堂的情景创设留下可供选择的反映学生真实生活的素材,用心观察着学生生活的各个情形(上课、学校或班级活动、下课、用餐、自修等),同时用书面或视频的方式进行记录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片段。

  (二)通过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情感

  通过同学生的对话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有可能让我们选择的教学情境材料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让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课堂思考积极性,促进学生和老师取得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取得更高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同学生对话沟通的方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选择和实践。如在对话沟通的方式上选择面对面地聊天的方式既关心了学生,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更加详细地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情况,为课堂教学准备了更真实和亲切的情境素材;也可以通过书面调查、网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言出平时在老师面前所不敢言或不会言的真心话,进一步地实现师生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加深彼此的理解。

三、情景素材的选择和实践

课堂的情境创设不能是眼花缭乱的情境展示或连珠炮似的情境轰炸,如何为一堂课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就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和实践。

  (一)情境创设应主旨明确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能让我们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和手段上有更多的选择,但如果情境创设不当或过于琐碎就会让情境成为课堂的装饰和摆设,无法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只是让学生看“热闹”。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从而形成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成为沟通理论与实际、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使固化定性的知识传承呈现灵动活泼的状态。但无论怎样去设计课堂,创设情境,目的都是为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素材的选择运用都必须以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为基础,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情境案例1】上课对象:高二(2)班

  上课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情境设置背景知识:矛盾的特殊性

  视频展示:某年9月校运动会高二男子1500米比赛最后3圈的视频片段。

  【问题】(1)为什么从我们班的李**一出现在视频中,大家就能准确的认出是他而不是别人呢?李**在倒数第二圈的时候还处在第三名的位置,但最后却拿到了第一名?这些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李**在赛跑项目上这么厉害,要不下次运动会我们的200米项目也让他去?

  【学生】该班学生李**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从视频播放开始,学生们就开始兴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七嘴八舌,回答积极性很高。每个问题请一个学生代表做了总结性回答。

  【课后反思】这一情境的创设在解决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上就有较明确的针对性,对本课的这一难点进行了很好的解决。学生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但在课堂问题的交流和回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无序的状况,少数学生偏离主题开起了无聊的玩笑,这在一定程度了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这启示我们:情境创设应预设可能出现课堂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课堂问题的探究应做到有序引导,让学生围绕知识主题而展开讨论,从而提高课堂探究效率。

  (二)情境创设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的情境创设只是表面的热闹,没有结合学生本身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反而会干扰和弱化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及学生思维的发展。合理的情境创设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既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又不过于繁杂和开放。要人为地为学生设置“障碍”问题,能让学生在进入到熟悉的情景体验中时发现“障碍”并自然而然地产生困惑而自发地提出问题,从而主动地进行思考,这样的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对于课本上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在情景创设时要做到有层次、有梯度,既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会超越其认知界限,又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的同时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思维品质。

  【情境案例2】上课对象:高二(4)班

  上课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情境设置背景知识:联系的客观性

  材料展示:

  材料一裴小姐去某公司参加面试,面试经理以其姓“裴”与“赔”同音,认为会对公司的业务带来不好的兆头为由将其拒之门外。

  材料二镇上流淌的东、西二溪在水质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原因在于东溪所经路线多居民区和生产区。

  【问题】(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给我们什么启示?

  (2)联系材料二思考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联系的特点,并给东溪环境保护提出合理的意见。

  【学生】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能轻松回答材料一所反映的哲学道理,在举例的过程中积极踊跃,气氛热烈。材料二所涉及话题也引起学生很大兴趣,但在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理解上还需教师引导。

  【课后反思】从学生对这一情境中两个问题的探讨和回答上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材料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但学生在问题二的理解上出现了障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考虑到该班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学习基础较差,思考问题积极性不高,遇到稍难的问题就会直接选择放弃。这启示我们:情境问题的创设应根据学习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进行难易度合理的安排,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从而保持他们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

  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有生活得来的材料仓库;一个装有间接得来的材料仓库,即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仓库;另一个就是装日常收集到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教师应走进生活,重视教学素材的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更应重视教学中对生活化素材的选用和生活化教学情景的创设,从实现教学目标出发,打造更生动活泼,多维高效的政治课堂。

  [1]江林娟.情景教学让英语走进学生的生活[J].现代教育,2014(01):95.

  [2]李明远.谨防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不良倾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0).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武义第三中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