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信息技术与幼师语文教学实践融合的优势和途径浅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3392
丁 成

  信息技术与幼师语文教学实践融合的优势和途径浅析

  丁 成

  现代信息技术视阈下幼师语文教学实践,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创设情境,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幼师语文听、说、读、写等具体教学过程中,使得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渗透,通过意义的建构,从而达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目的。加大投入、创建全新的信息技术氛围、转变师生观念,是教学实践中切实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途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势必为幼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将提供成功的范式。

  信息技术 幼师语文教学 优势和途径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在201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的教育信息化构思。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深刻的冲击和改变着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界。

  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师语文教学实践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幼师生的文学视野,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

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幼师生学好语文课至关重要,从中可以培养高雅的情操,陶冶优美的性情,明识道德的模范,充实精神的家园。信息技术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打开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包括幼师生。

  不可否认本身幼师生学习的语文教材,已是千挑万选的精品文章,但是大千世界,我们未知的广阔天地肯定存有遗珠之憾,即使是编者博览群书也万难兼顾每一篇,一学期,一本教材,二十几篇文章,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就需要求助于外援。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打开更为广阔的视野,将课堂阅读延伸至课余阅读,将自主性阅读变成终身性阅读,完成我们“授人以渔”的目标。

二、突出教师教学风格,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一)政策支持,加大教育投资、建立健全完善的语文教学资源库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只有国家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才能够为语文课程的有效教学提供硬件保障,让语文教师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新型教学环境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保障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尽可能高的程度。

  (二)转变观念,创建全新的信息技术氛围

  这里包括领导观念的转变、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重要是师生观念的转变。中职院校的领导管理层观念的转变,包括认识水平、知识素养和制度保障等各个方面,在此不再赘述。下面分析师生观念转变 的途径: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观念的转变,一方面倡导教师树立全新的信息技术观念,另一方面激励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合理组织教学环节和切实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产生影响,还会间接影响到之后的教育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信息教育观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先进的信息技术观念的重要性,将全新的教学观念实践在课程中,运用到现代教学中,更新教育教学手段,推动教学体制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弥补了传统教学枯燥无味的缺点,它能够提供多种新型信息展示途径,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音频等,实现课堂教学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热情,从而改变传统的应试式授课模式。因此,中职院校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基本情况,适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2)学生学习观念的改变。学生学习观念的改变,应该从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和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

  据调查研究表明,幼师学校的信息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不多,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大,绝大多数的中职院校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了解甚少,造成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有困难。因此,除了设立信息技术的相关课程之外,在学校范围内举办专项讲座、扩大信息技术宣传力度、增强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等多种手段来让学生对其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信息技术参与课堂但不能完全替代了语文课堂,也不能占据幼师生的全部生活,所以教师应当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确定好信息技术在课上要怎么使用,使用多少,使用目的和使用效果等具体问题,以便培养幼师生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以免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因此,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很好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而正确关注信息技术在幼师语文课堂中实践的途径将,使幼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此后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师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JKGHB-041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