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汉阳征对·遥相呼应100年——《对联》杂志社、武汉诗联学会联合征句揭晓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27790
《对联》杂志2021年第7期刊发了题为《面面俱到品“热干”》这一武汉联友的同题文章后,激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断有联友发微信、打电话来谈感想,细问起来,基本都跟武汉有过渊缘。说明热干面俨然已是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小小一碗面,牵动着大家的武汉情结。

  更让人感动的是一天下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读者来到杂志社,手拿一份1992年的旧报纸和信件来找小编。一问才知道,老先生今年已经85岁了,看了武汉联友精彩纷呈的题热干面,很受感动,脑海中关于武汉的往事被一一唤醒,仿佛历历在目。于是他翻箱倒柜半天,终于找出了当年老朋友寄来的旧报纸,上面登有老武汉的征对,想请感兴趣的联友来对句。

  原来在1992年6月5日的《老年文汇报》上,登有一则由武汉徐明庭先生撰写的《单联求偶70年》小文章,文中写道:1921年,武昌奥略楼3楼粉墙上,署名“醉痴生”题有上联悬赏征对:

  出句:汉口夕阳,斜照汉阳门,汉阳门门对汉阳,江汉秋阳同一色;

  

  征联曾轰动一时,然而多少年来,竟一直没有人对出工整的下联。究其原因,是因为此句以重字取胜,并且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1.刘长卿诗云: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2.武汉三镇隔江相望,汉阳门原是武昌城的西门,因正对汉阳故得名。

  3.江汉,既可以是长江和汉水,也可以理解为荆楚大地。

  老先生说:希望能以此古联来征句,致敬英雄的武汉三镇人民。一切艰难险阻,他们都能坦然面对、笑傲江湖,不管是一百年前的峥嵘岁月,还是一百年后的互联网时代。

  然而,再难的句也难不住咱们新时代的联友。

  请看优胜对句:

  ●云中新梦,恍临云梦泽,云梦泽泽蒸云梦,水云鹤梦见三清。 【程 亮】

  本句以古云梦代指江汉平原,切地不移。汉口夕阳是往事,云中新梦指明天,两相一对比,恰有穿越感,寓意积极。继题以浩瀚烟波,气象氤氲处,再领出尾句,更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之诗情画意,智者乐水,凭领略三清胜境。

  ●金街风水,遥呼金水闸,金水闸闸吞金水,纱金楚水接三湘。 【李银清】

  此必老武汉无疑,所引用皆武汉地名。纱帽金街与金水闸隔江相望,此闸建于民国,由蒋介石题“金水闸”名。出对句都写武汉美景,而出句偏于岸,对句偏于水。水代表着人脉和财富。同一条长江、同一个湖,楚地之气韵,湖广一家人之大气,似不能独夸,故自然引出接三湘。

  ●中华古国,再营中国梦,中国梦梦传中国,域中海国话双赢。 【李颖尧】

  本句跳出地域,抢占制高点。以中国梦这一高大上的主题来应对,在这个时间点,尤能让人深思。武汉是英雄的城市,百年前后均如此。抗疫的胜利,是中国梦实现的有力保证。尾句放眼世界,更见拔高,盖此梦之着眼点,归于合作双赢,才是最佳结果。

  ●峨眉金顶,又飘峨顶雪,峨顶雪雪深峨顶,岷峨绝顶信高寒。 【陈菁楠】

  本联未写武汉,笔锋一转,承以蜀山,出彩处在画面感的营造。蜀山高兀,瑞雪飘飞,山顶终年积雪。然仍有不少仁人志人,不断勇攀绝顶,却是为何?山高人为峰!“信高寒”三字,因前面铺陈有方,故总结到位,读之倍见精神。

  ●金河春水,喜邻金水闸,金水闸闸分金水,黄金肥水富千年。 【李家桥】

  本句也对以金水闸,看来这地方在武汉应该非常出名。对句以水一以贯之,其喜洋洋者也,饱含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楼边黄鹤,俯观楼鹤影,楼鹤影影随楼鹤,阁楼云鹤唱千年。 【严朝红】

  以黄鹤楼来对,中规中矩,亦容易想到。但本句“唱千年”用得恰当。云鹤献唱容易理解,楼怎么能唱呢?细想,黄鹤楼中确有千年绝唱,此言不虚。

  优秀对句:

  吴郎俊楚,流连吴楚月,吴楚月月明吴楚,东吴荆楚耀千年。 【王红敏】

  东齐雄岳,初升东岳日,东岳日日迎东岳,山东岱岳誉环球。 【薛建章】

  云中高岗,遥望云岗路,云岗路路通云岗,风云名岗各千年。 【楠 溪】

  夫容舟子,晚停夫子庙,夫子庙庙龛夫子,征夫客子并多姿。 【高 寒】

  兵拥烈马,列阵兵马俑,兵马俑俑现兵马,强兵壮马各千姿。 【曾宪明】

  甘棠玉露,深滋甘露寺,甘露寺寺承甘露,丰甘雨露润千秋。 【裴祥卓】

  华人虞夏,盛传华夏族,华夏族族昭华夏,中华大夏赖诸公。 【张 潞】

  秦川名渡,伴随秦渡镇,秦渡镇镇依秦渡,周秦古渡盛千年。 【杜 顗】

  琴台旧曲,谁知琴曲意,琴曲意意非琴曲,名琴古曲旷千年。 【肖泽龙】

  ? 活动后记:

  《对联》杂志社联合“对联武汉”组织征联活动,并转发了1992年《老年文汇报》一篇“单联求偶七十年”的文章,作者正好是我景仰的徐明庭先生。徐老是武汉市文史研究馆终身馆员,武汉地方史志专家,武汉竹枝词研究第一人,有武汉“活字典”“活地图”“武汉通”之誉。2017年在楹联大家白雉山老师家中,我有幸结识了徐老。徐老博闻强识,举凡政商交往、地名典故、名人逸事、荆楚民俗、儿童游戏、方言谣谚,都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对后学扶持提掖,常座谈甚欢。

  徐明庭先生2019年1月因病去世,享年92岁。《武汉诗词》前主编黄春元先生和我共同主持以撰诗联的方式悼念徐老,武汉众多诗联人纷纷响应,我亦撰挽联一副:

  自此何人唱竹枝,捧持鸿著遗编,是前度刘郎,后来罗汉?

  悲从楚地凋文宿,忆及先生雅范,若萌童逸趣,邻老宽和。

  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其地理特点鲜明,长江、汉江穿城而过,将汉口、汉阳以及武昌分成三部分,形成武汉三镇对峙又是一体之格局。这次《对联》杂志社联合“对联武汉”发起的百年穿越征下联活动,出句紧扣武汉人文地理,含有多重机关,颇有难度。

  欣喜的是,本次百年穿越征下联活动非常圆满,对句精彩纷呈。在时间点上,距醉痴生题上联的时间刚好100年整,恰好是圆百年中国梦的一个小缩影,聚焦在对联,聚焦在武汉,聚焦在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今天。咱们对联人,就是新时代的醉痴生:我醉我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