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备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匾额诞生以来,经历多个朝代的洗礼,发展至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为盛。在此过程中,匾额的表现形式、用途种类、社会功能等得到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反映出当时的历史风貌与社会文化。对此,通过对博物馆匾额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进行解读与分析,一方面能够还原当时生活风貌,拓宽自身传统文化知识范围;另一方面能根据社会对匾额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对蕴涵其中的历史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以实现对匾额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一、匾额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
⒈匾额的历史发展
匾额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两千年的发展历史。匾额的发展历史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匾额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自秦朝开始,匾额被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作为简单的装饰或者挂于建筑物、门廊上方以示名称;到了明清时期,匾额的发展趋于成熟,此时匾额的行文用词、生产制造已经具备一定的规范与形制,它的装饰花样与社会功能也逐渐趋于多元化发展。第二阶段:匾额发展兴盛阶段。从明清时期到民国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积累与沉淀,基于『取其精华』的发展原理,再结合当下所处时代的发展趋势,比如商品经济、对外贸易等,匾额在继承历代精华的基础上,展现出雕刻技艺与书法艺术的全面提升与创新发展。匾额艺术在这一阶段同时具备丰富的科学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从科学价值来看,匾额文化中所涉及的木工雕刻与喷漆艺术体现出当时先进的技术发展水平;从历史文化价值来看,匾额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发展,还从中折射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尊卑长幼礼仪等,能够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⒉匾额的文化内涵
匾额作为一种受赠之物,具有比较固定的行文格式与书写规律,主要包括题词、上款以及下款等内容。匾额的文字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能够反映出对应年代的生活方式、社会风俗、政治形态、经济发展、风俗文化等诸多方面,具备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从匾额的实际功能来看,主要是对人生重要礼仪表达祝贺之意,具体包括婚嫁、祝寿、官职升迁、科举提名、乔迁之喜、颂扬品德等。因此,从匾额的文字内容可以窥探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称呼礼仪等。其中,题词表达赠匾人对受匾人的称赞与祝愿,上款与下款则显示出两者关系、身份地位以及礼仪尊卑。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孝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体可从匾额分类中的祝寿匾得以体现。在古代,祝寿匾一般是具有亲属关系的晚辈赠予长辈,以表达对长辈身体安康、多福多寿的真诚祝福,比如一九一九年的『德足永年』匾、清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的『春长花甲』匾等,都是孝道文化的体现。除此之外,匾额中所包含的尊卑礼仪、道德品格也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渐成为后世统治者用来规范百姓行为的治国手段。二、匾额在文化传承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⒈社会教育价值
匾额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产物,从最初的建筑标识到后来形成的具有人文性质的文化标志,具有感化群众的教化作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匾额作为一种馈赠物,每逢有人科举提名、高中步入仕途,或者有人建成祠堂等,都会通过赠送匾额来表达恭贺之意,这也属于当时人际交流的一种普遍现象。例如,当有学子高中入仕时,人们便可以以『璧雍双俊』『振世才英』为题词的匾额相赠;当邻居或者朋友建成房屋之时,人们便赠送写有『华屋万年』类题词的匾额。这些饱含美好祝愿的匾额在上下级、邻里间的传赠,不仅起到协调关系的作用,也含有标榜祖上荣耀、勉励有志之士的意味,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⒉文史参考价值
匾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符号,具备较强的文字表现性与不可替代性。不同朝代的匾额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为当代社会的文史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首先,基于匾额的祝贺功能,其文字内容包含众多的官位职称、人名称呼、功名功绩等内容,此类内容有助于我们对古代的科举制度、官职制度以及当时社会的风俗礼仪等进行详细的考证。其次,匾额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融合当时众多先进技术,比如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等。另外,匾额的题词内容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题词人要反复推敲与思考,引经据典,才能以区区数字表达丰富的内容。由此,匾额具备极高的文化价值。⒊艺术审美价值
匾额作为凝聚古代先进技艺的一件精美艺术品,蕴涵丰富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其中,书法艺术与雕刻艺术是匾额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一组艺术手段,主要从字体的外形以及匾额周边的花纹雕饰等方面体现出来。从书法艺术来看,匾额作为书法的重要载体,书法的好坏是成就一方好匾额的关键。例如,清代『文明有象』的匾额就是才子纪晓岚所题,字里行间能看到颜真卿、王献之等书法大家的落笔风格;另外,除了此四字中的『有』暗藏笔锋,其他三字都有留白,体现出题词人对书法的熟练程度。从雕刻艺术来看,绝大多数匾额都能够从题词上、纹饰与图案间找到雕刻的痕迹,匾额的雕刻工艺与技法具备多种形式,体现出古人较为高超的雕刻技艺。三、博物馆匾额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探究
匾额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对此,针对博物馆匾额的保护是当下最紧要的事情。根据博物馆匾额实际保存情况,具体保护措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建立博物馆匾额数字资源库。多媒体时代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与匾额相关的纸质文献转化为电子资源,实现网络资源的在线共享,促进博物馆数字资源库的创建与发展。另外,通过对网络平台与社交软件的使用,加强与其他城市博物馆匾额的文化传承与保护途径的交流,以提高博物馆匾额的文化影响。其二,大力开展博物馆匾额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由于匾额在博物馆内的保存会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比如虫蛀、地涨酥碱、漆皮脱落等情况,需要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处理,甚至可以在民间选拔拥有高超匾额修复技艺的人才来馆内工作。与此同时,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投放力度,一方面用于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为匾额的发掘工作、保护工作以及博物馆匾额的文化研究与科学展示等方面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匾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其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占据古人的日常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匾额逐渐被世人淡忘,但是因其蕴涵丰富的思想与文化价值,人们对匾额的探索与研究从未停止。对此,文章通过对匾额的基本概况进行论述,结合其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包含社会价值、文史价值、艺术价值等,并提出博物馆匾额保护措施,希望能为相关路径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