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流传至今,许多艺术大师的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生动形象地向后人展示各个时代的社会思想和文化理念。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除了教授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学习小学美术时,美术老师要注意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添加到课堂知识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更加多元化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一、增加美术课堂的文化内涵
学科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进行编制撰写,与其他教辅类书籍不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和细节化,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只依赖教材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美术教师还需要调动课堂氛围,灵活运用特殊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滋养学生的美术源头,即要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二、在美术课堂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增加美术课堂中的文化内涵,是把传统文化带入课堂的第一步。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互联网逐渐发达,而当代学生对互联网的运用更是十分熟练,所以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多半是通过网络。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比如,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了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感兴趣,像国外的圣诞节以及情人节等,他们乐于组织参加这些节日活动,却忽视了我国传统节日。美术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同时,可能会忽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与推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人物,教师和家长只能引导。但如果学校和老师都没有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便会导致学生认识不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中华传统美德越来越远。当今大多数学校对美术教学比较重视,但教学内容过于局限,多数都是对素描、水彩、水粉以及油画等美术知识的学习,几乎没有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部分,这种过于单一和死板的教学方式只能教给学生们固定的绘画技巧和理论知识,不能综合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其实,在美术方面有很多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有很多美术资料都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可以运用在美术教学当中,给学生们渗透传统文化,在学习美术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三、培养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任何知识,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美术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把美术这一科目的独特之处向学生们展示出来,让学生发现美术的趣味性,而该过程,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会不断变化,课程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授不同的课堂内容。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窗口”这节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窗”,感受窗带来的视觉享受,了解有关窗的传统文化,运用个人想象力进行创作。教科书中,添加了“窗”字的历史演变过程:“窗”本作“卤”,《说文》中:“在城日暮,在屋日圆。”《释名,释官室》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窗在早期穴居期间,是顶部开口处用来通风的装置,当发展到地面建筑时,窗才用来采光、通风以及取景等。当学生观察到窗的奥妙,了解了窗的历史文化,就会激发他们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四、使学生具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美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目的而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美术教师提前规划好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并且融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让同学们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也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加鉴赏环节,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达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对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久而久之,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会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跟奶奶学手艺”这节课程时,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互相欣赏作等真实体验完成课程学习,交流学习的过程会让学生们识其人、知其艺、熟其法以及赏其味,从而悦己心且存于心。其实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都和美术学科有着密切关联,像儿童的自由绘画就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学生懂得欣赏剪纸手工艺术,他们的欣赏能力便会大幅度提升,审美素养也会同步提高,在进行自由绘画创作时,才会涌现出更多的想法和灵感。传统的手工艺术寄托了精神上的向往和审美,但在科技飞快进步的今天,当代年轻人以及孩子们受到网络影响太大,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已经感受不到传统手工艺术的美妙之处。所以,在学习美术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多的欣赏传统文化有关内容,增加他们的欣赏体验,有很多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供学生欣赏,比如身居陕北黄土窑洞中的民间艺人手艺,当学生发现民间艺术的美好时,会形成审美上的愉悦感,便会在心中埋下一颗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种子,当认识到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便会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之处,进而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加强对学生们的文化培养。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有很多种方式,而小学美术教学作为一种媒介及载体,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课堂教育相结合,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教师的责任十分重大。美术教师要思考和探究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跟随时代脚步,更新完善课堂内容,加强教育理念,更要懂得发现、学会改正,一旦教学过程中有不妥当之处,要及时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要将本心与创新相结合,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在学习美术时,教师要注重增加美术课堂的文化内涵,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识,让传统文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浸润到他们的心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