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玲玲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主要平台。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以辅导员为主力军,将党团组织活动延伸到学生公寓,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团组织辅导员进公寓工作模式的具体实施途径并付诸实践,使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
高校 党团组织 公寓 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高校社会化趋势的不断增强,群居性学生公寓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要逐步把学生公寓这块重要的育人阵地创建成一个文明、和谐的学生社区。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是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公寓文化建设要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两者的对接,以辅导员为主力军,有效地向学生公寓渗透、覆盖,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一、党团组织在学生学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党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目前,高校党团组织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也是团结大学生,凝聚大学生的核心,而学风建设工作又是以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为基础的。我们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教育、团结和联系的优势,在学生公寓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教育活动,促使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另外,学生党团工作也是高校的窗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精神面貌,折射出学校的生机和活力。二、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的现实背景
学生在宿舍的时间大大增加,学生宿舍已不单纯是学生休息的场所,也是一个获取信息、思想交流的渠道,与班集体相比,接触的广度和深度都较高。因此,党建教育进宿舍势必会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要向学生公寓转移。在生活中,学生的居住观点和行为也会与其他学生身份相冲突,譬如个人空间和集体主义相冲突;独立自主的行为欲望与服从管理、遵纪守法的要求相冲突;自力自主的要求与生活能力滞后的冲突等。另外,现在90后的观念、行为也与公寓管理制度产生冲突,学生更加表现出有自由化、不愿意服从管理的倾向,对服务的标准、要求也日益增高。学生公寓化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学生公寓缺乏文化氛围。学生公寓作为学生个人的生活空间,缺少正确的人文导向,缺少一个学生共同的精神意识,这便使学生的良莠不齐个人意志在公寓内部任意自由发展。学生公寓存在人群密集、复杂的特点,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增快,学生思想层次、知识水平都大不相同,学生公寓社区化之后,不同的学生在一起容易引起集群性行为,甚至产生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其后果就较为严重,势必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影响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三、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的现实意义及有效途径
党团组织进公寓增强了学风建设工作对学生公寓区的辐射,以辅导员为主体,形成了学风建设工作的新载体。高校长期将学风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管理及早晚自习的检查工作上。但是,绝大多数同学仍将大部分时间的生活空间划定在寝室内部,这便成为学风建设工作的一个盲点,而这个盲点恰恰是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点。辅导员进公寓,恰好为学风建设工作的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为营造一个良好学风的大环境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高校党团组织辅导员进公寓的有效途径。
第一,坚持规范管理,严格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必须要有一套完善可行的制度,才能使学生公寓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为确保宿舍管理的规范运行,要建立健全《学生公寓文明行为规则》、《寝室卫生检查评比工作制度》、《公寓管理绩效考核岗位量化考核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学生在宿舍内情况向院系和学生处等主管部门进行通报,通报的内容包括违规使用大功率违章电器、寝室卫生、晚归等情况,从而使院系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公寓中的行为,配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畅通意见渠道,及时解决问题。只有双管齐下,齐抓共管,才能做好公寓管理工作。
第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确保公寓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培养一支素质良好、数量充足、专兼职结合的公寓学生工作队伍,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学生辅导员是党团组织进公寓工作的主要力量,尤其是辅导员年轻化、知识化,与学生接触多,也容易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交朋友、交流思想。所以,我们要重点把这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对工作有激情、专业知识扎实的辅导员选拔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从一开始,就定下一个较高的标准,真正使他们入住公寓后,懂教育、会管理、有办法、有思路,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同时,要在辅导员队伍中进程开展相关党建教育培训,利用假期,邀请专家学生进行讲座,结合本校工作实际,不断总结经验、交流心得体会,促进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另外,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在干部培养和晋升上要注重从基层一线提拔,把辅导员经历作为基层的经历,按照规定给予加分,促使更多的人走向基层,初步形成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运行机制。
同时,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要进一步落实党员寝室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共同提高。党员是青年中的积极分子,以自身言行带动身边普通青年,与党建工作正面开展形成合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三,建立宿委会,促进自我管理。要推荐、选拔、考核、录取一批楼长,组建楼长队伍,成立宿委会。在学生生活园区,各公寓楼设立楼长,经常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公寓文化创建等工作;接受学生信访、投诉等,积极做好住宿学生的权益维护工作;协助开展宿舍卫生检查、安全隐患查处、文化氛围营造、学生宿舍联谊、公寓信息传达、学生意见反映、先进典型建树等;宿委会为创建安全、文明、整洁、和谐的学生公寓环境做出了贡献,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公寓各项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宿舍的民主管理与服务中来,使学生公寓真正成为学生的家园。另外,为推进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学生会组织进公寓,发挥学生组织的辐射带头作用,在学生公寓创建一批文体活动室。宿委会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公寓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公寓文化创建等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党团组织辅导员进公寓是提高公寓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分析学生公寓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积极探索大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的途径,使学生公寓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并以此为根基,拓宽学风建设工作的平台,积极落实学生公寓内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塑造和“乐学、
好学”的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要明确任务,完善制度,努力提升公寓品位,使公寓真正成为同学们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要勇于吃苦,勤于实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公寓文化活动;要明确责任,加强修养,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公寓团总支要带领全体团员同学立足现实,把握机遇,增强信心,齐心协力,使高校的党团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中发[2004]16 号,2004-08-26.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S].教发[2002]6号,2002-02-25.
[3]张岳,樊玲侠,侯东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公寓探讨[J].高校后勤研究,2007(2).
[4]陈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与学生公寓管理新模式[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6).
[5]李国栋,蒋家平.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J].中国高教研究,2001(3):16~18.
[6]李文阁,尚丹.关于高校公寓建团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111~113.
[7]王定福.高校学生公寓学风建设的原则和措施[J].高教论坛,2004(4):32~35.
[8]叶玉刚,白振峰.关于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132~134.
[9]唐飚,黄春华.高等学校学生宿舍建设模式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2):21~23.
(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