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
相 明
对于高校中的校园文化来说,它不仅是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社会亚文化,它还在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一个校园的校园文化积极向上,健康而且高雅,那么必然会推动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因此,文章具体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加强思想建设的途径。为相关建设者提供理论参考。
高校 校园文化 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高校校园文化来说,它是社会亚文化的一种,并且在建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里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校园这一特殊环境下,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对大学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效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却削弱了思想教育的作用。由于社会上的多种文化共同影响,加上信息传播途径不断增多,怎样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是相关建设者必须努力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一)物质文化的保障、强化功能由于校园文化的文化底蕴浓厚,加上校园格调比较清新,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环境保障,它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校园物质文化可以推动所学知识变成自身品德的转化。如果校园环境比较有文化特色,充满了浓厚的思想氛围,那么学校里的多种物化的东西都会有校园特色,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有一定的文化享受,在其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同时,积极传承校园文化。
(二)行为文化的联接、传输功能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它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关键的场所,在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时,推动学生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教师所体现出的创新理念和进取的精神,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引导时,校园里举办的多种活动可以使学生自愿接受教育。举例来看,文化艺术节和书画展示、体育比赛合唱比赛等都可以穿插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寓教于乐”。在整个校园里,校园行为文化是动态的,它在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里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实现社会主导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有效连接。在校园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里,大学生判断是非与真假的能力不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而其战胜挫折的信心也大大提高,从根本上来看,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格。
(三)制度文化的约束、规范功能
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它们是按照教育的目的结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来制定自身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它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方向,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高校的制度明确规定了学生什么该做、什么可以做和什么不该做、应该怎样做等等多个方面。在高校里,其制度文化发挥着约束作用,使得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通过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可以维护学校秩序,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里,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迟到早退现象,也有效控制了学生的赌博和酗酒现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从更深层次上来看,制度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更好的人格。
(四)精神文化的凝聚、感染功能
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是受人的自觉影响,除此之外,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发挥积极性和自身的能动性,利用好多种环境,实现对学生的思想熏陶。在校园文化里,学生一方面是参加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另一方面也是进行文化活动创造的创造者。通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使校园精神文化产生长远影响,在学生的自觉行为里实现进一步强化。
在校园文化里,精神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任何一所高校的精神氛围和理想追求都是有特色的,它们是学校的主要标志。一方面,校园的精神文化突出了校园群体的理想和信念,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构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准确把握校园文化内涵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才可以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现在来看,对于校园文化的含义没有明确规定。很多学者认为,校园文化不同于课内文化,所以必须区分开来,也就是说,普通的教学活动要和校园文化存在差异。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校园文化仅仅是精神方面的文化,而其他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都和校园文化无关。很显然,这些看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些落后的思想不利于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来说,他们实施每一门课程都发挥着育人的作用,因此每一个老师都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在进行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时,要逐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逐渐挖掘多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有效渗透到校园各个角落,使校园文化可以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
(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方向
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坚持党的领导,使文化建设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里,校园文化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在进行构建的过程里,要不断坚持社会主义,通过主旋律的弘扬,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时,领导阶层要发挥作用,通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共同促进。
(三)抓住薄弱和关键环节,正确处理“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在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时,硬件指的是校园的物质文化,而软件则是指其中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进行校园环境设施建设时,它可以有效改善其中的政治教育条件,也可以有效提高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加强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通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加强校园思想政治建设普及,为培养高道德水平的人才做出贡献。在建设硬件设施时,必须按照学校的具体状况量力而行。在建设软性文化时,可以使得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里受到熏陶,所以更应该提高对“软件”的重视程度。在建设“软件”时,通过“人性化”的制度,实现对于文化的建设。不过,在制定制度和后续贯彻落实时,不能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打压,而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有效反馈。对于制度建设来说,如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就可以发挥制度的积极作用。另外,要建设积极的环境氛围,建设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对于教风来说,通过教师的严谨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利用高素质的道德水平引导学生,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校园里,树立良好的考风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考风的完善可以保障学风的发展,而在培育校园精神时,要通过精神的强大力量,吸引师生的注意力,使师生可以致力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四)增强校园活动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通过分析现在多个高校的校园活动可以得知,由于行为主体的多样性,所以高校校园开展的活动也存在多样性。很多校园活动由于没有艺术性,加上主观思想不明确,所以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开展校园文化的多种活动时,必须使主办者明确举办活动的目的,换句话说,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必须明确。所以,不管是校级领导还是院级领导来说,学生会干部必须加大审查力度,通过有意义的校园活动,有效支持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必须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通过和学校的具体状况相结合,和重大节日有机结合,实现对于多样活动的开展,使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成为校园文化的主要潮流,进一步建设有民族文化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丰富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校园的精神环境水平,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工作里增长知识,提高素养,为社会建设全面人才。
三、结语
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时,有利于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两者存在密切联系。由于时代不断发展进步,所以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共同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努力,带动大学生思想文化水平不断提高。[1]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6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
[3]江泽民.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M].人民日报,1996(10):10.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相明(1982-),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吉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