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杨贝艺
多模态理论的提出源自Halliday的语言学社会符号系统,并从创新教学资源方式下,通过语言、声音、文字、视频影像等模态形式,实现对真实语境的构建,增强学生多种模态感知能力,最终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目标。在多模态理论支撑下,来观照高职英语教学,从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来呈现多元化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高职英语教学实效。为此,本文将就提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视角来探讨积极的改进对策。
高职 英语教学 多模态理论 提升对策
高职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一方面高职阶段生源的特殊性,对学习的热情显然不足;另一方面学生个性突出,对新奇事物思维活跃度高,由此决定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模态理论的提出,从模态形式多元化互动合作实践中,讲究学生身心的全面体验,便于从多角度、全方位视角来构建互动、自主的英语学习课堂。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Hallidays所提出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其思想在于说明交际过程中,与表情达意相对应的各类符号均为模态媒介。随后,Kress、leeuwen等人提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即将人际沟通中的所有相关的语言系统,包括其他模态的协同与配合,如听觉下的声音、视觉下的图形图像、颜色、触觉上的肢体动作表情等,都作为支撑语言系统实现的基本内容。可见,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针对交流的具体分析,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利用多种模态符号资源来构建多重视角下的交流环境,便于人们从多个视角获得信息。基于高职阶段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尤其是高职学生思想认知特点,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来搭建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主观上的学习意愿,激发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习效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多模态理论,从拓宽英语语言学习途径上,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诉求,尤其是利用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各要素间的互动与补充,让学生、教师、环境、媒介、资源等互为促进,营造多模态生态化课堂。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提升策略
(一)多模态高职英语课堂环境搭建高职英语在传统教学上多沿用教师口头讲授,辅以PPt等教学课件,来倡导所谓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但在这一模式中,师生双方地位并未得以改善,教师仍为课堂教学控制者、学生的被动受知地位依然突出,课堂氛围沉闷、缺乏应有的互动和活力。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下高职英语课堂环境的搭建,首先要从学生的本体地位出发,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作为课堂搭建的首要任务,试图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是在教学方法上,多模态理论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将英语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部分,在呈现课堂多模态环境下,要突出英语语言符号的重点性,要着力从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方面,增强学生的临场感。如在制作PPT时,要立足整体化课堂环境设计,从音视频资源的选择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是一段优美的旋律、可以是一场惊心的电影视频、可以是一幕感人的画面、可以是一张记录事物发展的图表等等。这些模态符号的多重应用,能够为学生获得视听说完美体验效果。
二是在教学活动组织上,多模态理论为课堂活动的优化提供了指导。任何班级学情都是有差异性的,不同学生在个体认知、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也对多模态教学活动的穿插提出不同要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从问题设置、对话练习、课文朗读等方面,渗透多模态理论。如结合课文内容,设置不同的人物角色来展开短剧表演,让学生从活动参与中,增强对不同人物语言、词汇的理解和情感体验;针对不同教学主题,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并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中,鼓励学生发表自我观点,表达自我心声;借助于小组合作模式,利用任务分解方式,设置多模态小组活动;根据不同学生基础差异,适度开展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爱好和实际,选择各异的学习方式,因人而异的推进多模态开放式学习。
三是从教学环境营造上,教师要打破传统单一课堂的弊端,增强对教学环境新鲜感的营造。高职英语教学要注重变化与创新,教师在促进学生英语能力提升上,要积极从课堂布置、职场环境优化上,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学习的感性体验,便于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学习。如可以将课桌进行调整,以分组方式实现成员间的互助沟通;可以从固定教室拓展到室外,可以是体育馆、可以操场、可以是模拟实训室、可以是语音室等,让学生能够从多种感官来激活认知积极性。同时,教室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整合者,在进行资源筛选上也要遵循多模态理论,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如利用微信群、QQ群等实时互动通信工具,将课前任务预告、课堂学习资料、课后复习作业,以及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各类学习方法、英语素材等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自主安排时间,从中来拓宽视野、弥补自身不足。
(二)围绕多模态理论搭建英语第二课堂
课堂教学并非局限于教室,对于多模态理论下的英语教学,要协同好课堂与课外教学的关系,要着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课外教学作为有益补充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构建,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二课堂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第二课堂多模态化的设计,需要从校内活动的组织和校外活动的实践体验中,着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以课内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英语教学需求,立足课堂及课外实际来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如在《新视野英语教程》中“Rocketing to Stardom”学习前,可以观看姚明的纪录片“The year of the Yao”,让学生从中来了解姚明的成长历程,如何从羞涩的男孩变为NBA球星,突出学习的主题性;再者,对于影片的渗透,学生从观影过程中来了解故事,从故事启发中来认识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当然,对于校内活动来说,其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基于英语社团的某一兴趣小组活动,如电影配音、英语故事竞赛、美剧品鉴、英美小说阅读、电影评介,以及英语话剧、英语歌唱等内容,借助于校内活动,来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英语文化的感受来接触。另外,在英语校外活动组织上,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以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走近行业、走近企业,从语言纠错活动、翻译实践、导游接待、英语口语宣传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感知。
(三)立足多模态评估体系来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多模态教学体系的实施离不开多模态评估体系的推动,在构建多模态教学环境中,要从多模态评价方法与措施上,来改善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对于传统的评价模式,多以期末成绩为主,以成绩分数来划定评价等级,忽视了学生自身在英语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语言交际及其他能力的考查,也限制了评价体系的积极性。多模态评价教学,要从英语学习实践上,对学生的主观意识、自身实践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如利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相结合方式,来贯穿于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体系中,尤其是注重对学生个性、学习细节的考核。如从口语交际、语言朗读、翻译、听力、写作等方面来展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三、结语
多模态理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审时度势,因人而异,尤其是在教学创新实践中,要着力从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上,增强学生对自我学习意识的启发,通过构建多模态评价体系来优化高职英语教学,保障学生从中提升英语能力,实现全面发展。[1]姚阳.“多模态”视角下高职情境英语课堂设计[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2]高媛,甄倩.多模态下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英语广场,2016(07).
(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杨贝艺(1978-),女,汉族,湖南长沙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