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互联网+编目”图书馆工作新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8974
孟翠娥

  ?

  “互联网+编目”图书馆工作新探

  孟翠娥

  【摘 要】本文认真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内容,并论述了在互联网环境下编目工作的对策,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提出编目工作的内涵,专业知识、业务素质等方面应对现在的编目工作。

  【关键词】网络 编目工作

  编目工作都是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文献信息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图书馆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图书馆通过编目,能够对馆藏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同时也能对现阶段的馆藏资源统计,分析判断文献的来源、所属类别、是否共享、特征及数量等,以达到馆藏资源的管理目的。编目工作是图书馆中最基本的工作,工作内容涵盖了文献分类、文献录入、著作分类、目录索引、主题标引、关键字索引等。“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图书馆编目领域之中,提升图书馆编目的管理服务。

一、“互联网+编目”环境下明确编目工作的内容

(一)编目对象的改变

  传统编目工作在文献和书目之间徘徊,一个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以书目单元为主还是以文献单元为主一直是图书馆管理的早期状态,同时编目也只局限于图书、期刊等出版实物,搜索途径包含书刊名、著者、主题、出版社。互联网+环境下的编目工作除了常规图书、期刊编目,还包含光盘编目、学术检索、联盟检索、试题检索、电子资源检索及和其他图书馆的链接等,编目对象种类繁多,馆藏资源由纸质文献到电子文献,电子文献次序直接影响编目工作。因此,需要明确编目对象,确定读者需求[1]。

  (二)编目环境的改变

  传统的编目工作根据单一的规范和标准对自有学院的馆藏资源进行著录和标引,编目工作对内封闭,采用手工作业,工作量大,只能满足馆藏资源少的院校,并且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而互联网+环境下的编目工作面对的对象是浮动的,可以是自有馆藏的读者也可以是校外的读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在互联网+编目的要求下对编目的标准也需要统一,而联机合作编目能实现统一的编目标准,编目员通过固定的标准进行编目,遇到和其他院校一样的教材可以使用同样的编目,这时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编目,不需要自己再次编写,只需要复制粘贴就能完成编目。能够节省人力资源,但对馆员的要求也提高了,需要馆员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

  (三)编目内容的增加

  在传统编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找本书”的编目内容,通过输入书的ISDN号,可以通过“找本书”APP平台找到书在那排哪行,能帮助书定位,图书馆“找本书”APP是由公共开发平台开发的一款及地图联查、快速查找、高级搜索的图书检索新窗口,是联机编目的典型,整个找书过程可以通过关注“南洋图书馆”微信号找到纸质图书所在书架的图书定位方法。

  我馆还增加了新链接目录“职业全能培训库”,同学们可以从自我定位与专业认知入手,通过电子资源库了解了就业环境、发展方向与专业前景。

  基于互联网+的“找本书”与“职业全能培训库”,是现阶段发展趋势,均应用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为每一位在校师生提供均等的服务。

  (四)编目的数据组成和印刷格式

  我院图书馆对现有图书编目,编目的数据是由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标题、检索数据和著录数据以及其他注记组成。

  第一部分是图书在版编目标题,即标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标准黑体字样,其中“在版编目”一词的英文缩写“CIP”必须用大写拉丁字母,并加圆括号。

  第二部分是著录数据。著录数据的书名与作者项、版本项、出版项等三项连续著录:丛书项、附注项、标准书号项均单独起行著录。

  第三部分是检索数据。其排印次序为:书名检索点、作者检索点、主题词、分类号。各类检索点用罗马数字加下圆点排序。各类之间留一个汉字空。除分类号外,同类检索点用阿拉伯数字圈码排序。分类号不止一个时。各个分类号之间留一个汉字空,但不用任何数字或符号排序。书名、作者检索点采用简略著录法,即仅著录书名、作者姓名的首字,其后用“…”表示[2]。

  第四部分是其他注记,内容依据在版编目工作需要而定。

  印刷格式如下: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正书名=并列书名:其他书名信息/第一作者;其他作者.-版次及其他版本形式/与本版有关的第一作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正丛书名=并列丛书名/丛书主编,ISSN:丛书编号.附属丛书名)

  (五)互联网环境下编目的目的

  在互联网环境下,主要注重资源共享,搜索资源方便快捷,单纯的纸质编目已无法完成现在大量的纸质文献的编目,在编目的同时还有涉及到逐步出现的网络资源的分类和索引。

二、应用“互联网+编目”完成新编目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联机编目,提高工作效率

  长期以来,编目工作主要是依靠计算机处理部分,我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每年定购大量的教学用书,有出版社人员依据教材的性质,在购买时采用适时编目,主要是采用计算机编目处理,能够节省图书馆馆员的劳动资源,通过购买书籍时采用计算机编目,能快速完成编目,提高工作效率。

  我院资源还有网络资源,电子图书,我院图书馆已加入了CALIS编目中心,可以共享部分资源的编目,不需要再重复编目工作,我院电子资源分为:电子期刊、视频资源、考试题库、电子图书和移动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访问外部数据库,也能完成下载工作,这些共享资源的处理可以提高管理员的技术能力和个人的业务素质。

  (二)积极学习编目工作,明确工作内涵

  目前,编目工作量庞大,一些信息类书籍更新比较快,对一些藏书较久的书籍,要做部分回收处理,所以这部分的工作需要手动清除,同时运用计算机注销这些书目的编书信息。以前部分馆藏书目工作明确定位在文献题名、出版社、作者,而对摘要或者主题词没有做到提示,者就需要在后续的过程中凭借学生对检索方式、内容的了解,逐步增加书目的检索方式,丰富检索资源,能够利用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信息[3]。

  (三)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院有专业的网络服务器端和网站维护人员。图书馆也有专业的技术部门,网络中心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应用网络资源去定位部分编目工作,同时能确保图书馆资源的日常正常运转。技术部能够及时更新处理日常书目的增减工作,能够将新技术和新方法灵活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提高编目的工作效率及扩大编目范围。学院工作员工整体素质不错,为了适应后期更复杂的工作,需要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四)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

  图书馆编目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更注重网络平台的利用,所以图书馆员应该具备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网络专业的知识,同时能够积极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动力。编目工作由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行业,需要具备专业图书馆编目能力和知识,能够通晓编目的原则、归类、标引的方法和技巧。这些可以通过招聘一些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士作为我院图书馆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图书馆馆员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和实操业务能力外,还需具备广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编目工作是针对高校各个专业的工作,需要在编目前,对书籍或电子资源做合理的分类、组织和排序,这个工作需要不断地学习各个专业前言的知识、了解一些新信息、新知识,同时学院各个专业的教师分类别选书,对馆藏资源的编目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4]。

  最后,图书官员需要定期学习网络联机编目的知识,因为它与编目工作密切相关的。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出现,同时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编目员,技术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也不断增大,每个工作人员需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能够快速的适应新环境、新工作,能过具有积极处理新事物的心态。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编目人员有良好的心态调整自己,才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找准位置,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付广明.简述燕山大学图书馆关于知识管理的实施与对策[J].河北科技图苑,2005,18(2):71~73.

  [2]赵全红.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J].河北科技图苑,2005,18(4):28~30,39.

  [3]汪琳.对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75~77.

  [4]盛小平,徐引篪.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1(6):18~24.

  作者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