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徐志摩诗歌的美学价值——思想集成的灵魂诗歌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9009
马英桐

  ?

  论徐志摩诗歌的美学价值
——思想集成的灵魂诗歌

  马英桐

  【摘 要】在改革创新的年代,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出现,使文坛诗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笔下的诗歌不单单描绘良辰美景,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独白。本文通过分析介绍徐志摩的诗歌,对其诗歌的建筑学、音乐美、绘画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徐志摩诗歌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徐志摩 诗歌 美学价值

  据《审美教育书简》中记载道:“诗表现的美是自然处在语言枷锁中自由的自动。”也就是说诗歌的美实际上是通过词语这个媒介,以一定的格律,将自己的认知和所见运用其中,从而形成的艺术作品。

  徐志摩诗歌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这三个方面,他的构思巧妙新颖,句式虽长短不一,但却格律整饬、节奏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犹如走进画卷世界,引人入胜。

一、徐志摩诗歌的建筑美

诗歌理论中的建筑美是指在组织结构和形式上对人的视觉产生美感冲击力。徐志摩的诗歌的建筑美是多元化的,恰如诗文似其人,他写的诗不拘泥于格式,注重的是灵感的发挥和音乐的韵律。

  徐志摩诗歌的章句灵动多变,其结构形式分别为轨道体、方块体和复合体等,这些形式在徐志摩的诗歌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集聚了建筑美的特点。

  月,我含羞地说,

  请你登记我冷热交感的清泪,

  在你专登泪债的哀情录里;

  月,我哽咽着说,

  请你查一查我年表的滴滴清泪,

  是放新账还是清旧欠呢?

  这首《小诗》,使用“月”的意象,作为自己内心苦闷的倾诉对象,把它当成自己精神的灵魂伴侣,吐露心声。这两阙的形式对应,每节首末两句较短,中间较长,形成灵动多变的轨道体,整体谐和有规律。

  忧愁他整天拉着我的心,

  像一个琴师操练他的琴;

  悲哀像是海礁间的飞涛:

  看他那汹涌,听他那呼号。

  《四行诗一首》的形式,其实一目了然,一共四行,每行字数相等,正正方方的格式,所以可见此诗属于方块体。这符合建筑美中,要求体现整齐、清晰美感的要求。

二、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音乐美是丰富多彩的,其外部动态主要表现为作品的题材形式,而内在的本质则表现为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徐志摩在创作诗歌的时候,追求的是诗歌自由发挥的灵性和它本身的音乐格律,任由诗的节奏随着情感的波动而变化,音律顺着辞藻的表达而跳动,其无处不在地展现了音乐之美。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以其中的一首《雪花的快乐》为例。这首诗是一首纯美诗,是单纯天真的徐志摩的思想反映。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一朵“雪花”,像雪花一样飞扬在天空,展露他渴望自由的真实想法,也表达了他对真正爱情的渴望和向往。每小结有五行,其句式长短不一,形成一种参差美;诗歌的节奏有长有短,特别是里面的“飞扬,飞扬,飞扬——”这三个词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每个词读起来的节奏、音乐却截然不同,是由轻到重,产生一种交错美。诗句平仄交错,第一小结的韵脚押“a”和“ang”的韵,第二、三小节的韵脚押“u”和“ang”,最后一节押“in”和“a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强烈、旋律优美,体现了音韵美。

  如若用审美的观点去品析徐志摩的诗歌就会发现,他的诗歌浪漫至极、优美而不乏味。一两首不足以道出其间的真谛,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优越性在于诗句的格调韵律、格式和节奏都跟随着他自己的性情的改变而变动。

三、徐志摩诗歌的绘画美

徐志摩以灵动飘逸的艺术风格、韵律轻盈、意象新颖、辞藻婉美等特点注入其思想集成的灵魂诗歌。每部作品里的每首诗所展现出来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或像是走进一幅山水画,那里百花齐放,如仙境之美;或像是映入眼帘的一幅人像画,那人婀娜多姿,如仙女下凡;或像是一幅现代画,那里兵荒马乱,战乱不堪。他擅长捕捉环境的意象,加以辞藻修饰,描绘的景象不同,自然所呈现的绘画美也就不同。

  譬如《消息》诗中,采用白描的手法,用“雷雨”的意象化作战争的坏消息,用“虹彩”视为好消息。诗人独观天象,以为“雷雨暂时收敛了”,“双虹”若隐若现预示着好兆头,但辗转又电闪雷鸣,希望破灭。当读者看到这些意象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象画面,理解诗人那种焦急无奈的心情。而里面的“鲜艳”、“暗淡”、“鲜虹彩”这些代表颜色的词汇,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效果,体现了诗歌的绘画美。除此诗外,还有《小诗》、《月夜听琴》,这两首同样是采用“月”的意象来描绘诗文景象,抒发情感。

  徐志摩诗歌的美学价值就是通过诗歌所传达的对美的认知,指引人们去认识美的思想,从而具有美的理想和素养。

  参考文献:

  [1]许祖华.徐志摩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2]胡凌芝.徐志摩新评[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