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红柯研究二十年述评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文学评论 热度: 14115
□ 刘 侠

  红柯于1996年9月在《人民文学》发表短篇小说《奔马》引起文坛广泛关注,随后不久,评论界拉开了红柯研究的帷幕。1997年9月15日,当时作为《人民文学》主编的李敬泽在《三秦都市报》上发表了《飞翔的红柯》一文,开启了红柯评说之旅,紧接着,著名批评家诸如崔道怡、李振声、王本朝等都对红柯及其作品作出了相应的评价。1999年7月2日,由陕西省作协、陕西省文联、宝鸡文理学院主办的“红柯作品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评论家及有关人士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较为全面地对红柯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评价,把红柯研究推向高潮,体现了红柯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及学界对红柯的希望。随着红柯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红柯评论文章也逐渐丰富起来,不幸的是,正当作家与评论家的互动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时候,红柯却突然离世了。2018年2月24日,作家红柯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一颗耀眼的明星陨落了,在这一特殊时刻,学界纷纷发起纪念红柯的活动,2018年5月至9月,《小说评论》《当代作家评论》《新文学评论》分别开设了《红柯研究专辑》《红柯评论小辑》《红柯纪念专辑》栏目,在短时间内集中发表红柯评论文章共计17篇,《新文学评论》还刊发了由王鹏程撰写的栏目主持人语,不仅对红柯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评价,还表达了对红柯的哀思之情。2018年5月,《延河》杂志推出了《文学观察——纪念红柯》专栏,刊登以贾平凹为首的纪念为主兼具评论的文章9篇,这是作家同仁缅怀红柯的一次集中展现。同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了由笔者编选的《红柯评论集》,该书是由甘晖、李继凯担任总主编的“上林学术文丛”的第一部,收录了自首篇红柯评论文章问世至红柯与世长辞前的具有代表性的评论文章32篇,并设置4个附录,丰富了选集的内容,这本资料汇编性质的书籍首次为红柯研究集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是一次有意义的编选尝试。2019年3月23日,由陕西省作协和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了以“扎根生活 用生命写作”为主题的红柯作品研讨会,研讨会规模达50余人,会议既是对红柯的创作历程的全面总结,也是对红柯的沉痛哀思,至此,红柯研究又一次达到高潮。

  对于这样一个荣获过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柳青文学奖、陕西文艺大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四次入围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评论界给予红柯多么高度的关注都是值得的。从1997年9月李敬泽《飞翔的黑马》到2019年11月赵艺阳、唐晴川《“荒原”的延续与变体:论红柯〈古尔图荒原〉的“荒原书写”》发表,红柯研究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综观红柯研究20年,成果大概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红柯的作品评价,红柯的比较研究,生态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地理学等新理论的介入,大众读者看红柯。

一、红柯的作品评价

《奔马》《美丽奴羊》等作品奠定了红柯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以后,红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每当其有新作发表,评论家敏锐的目光就会迅速捕捉到他的作品。不妨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2006年《乌尔禾》发表于《花城》第5期,同年12月,廖高会的《“乌尔禾”:关于时间的魔镜》迅速刊登于《文艺报》;2017年8月,《太阳深处的火焰》于《十月·长篇小说》第4期首刊,贺绍俊的新作推介《陕西与新疆的热恋——读红柯的长篇小说〈太阳深处的火焰〉》于同年8月16日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评论家对红柯新作的反应如此迅速,足以体现红柯的价值及其文学作品受关注的程度,而在红柯研究成果中,作品评价类的文章也最为丰富,对红柯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是红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评论初期,评论家们就对红柯文学创作特色进行了归纳,李敬泽以《飞翔的红柯》为题,借《表》《奔马》《美丽奴羊》等作品点明红柯小说具有诗意特征、异域情调、响亮的速度感等特点,白烨则用“元气淋漓,王气十足”8个字来概括阅读红柯小说的感受,这都是对红柯小说中肯的评价,后来,评论家们就红柯小说的思想内涵、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综合来看,有关红柯的作品评价类论文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红柯小说的精神特质;(2)红柯小说的诗性特征;(3)红柯小说的文化内涵;(4)红柯小说的叙事策略。

(一)红柯作品的精神特质

红柯显示出了其在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的独特性,其作品中对人与物的关系的梦幻描写,对自然力量的崇尚、敬畏使其作品的精神内核显得独树一帜,对于红柯文学作品精神特质方面的研究,是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之一。

  阅读众多红柯评论成果,会发现直接在文题中出现“精神”字眼的文章有诸如李星的《诗意的存在,昂扬的精神》,陈柏中的《红柯小说:西部精神的浪漫诗化》,侯夏雯的《穿越时空的彼岸——论红柯及其小说的精神归宿》等十几篇。李星认为红柯小说被读者熟知和产生影响的是那些“真正的本来意义的具有西部生存形态和西部精神的西部小说”,陈柏中认为贯穿红柯小说大部分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新鲜细腻的感觉、瑰丽灵动的想象、充沛淋漓的生命元气和强悍的男儿血性,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浪漫主义精神禀赋,显示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侯夏雯认为红柯的小说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而红柯正是用“生命诗境塑‘精’,英雄回归塑‘气’,宗教信仰塑‘神’”,“在时空的远方构成了其精神归宿”,在这种归宿中,“万物皆有其自身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他像秃鹰一般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地之间,执着而单纯”。这些对于红柯小说精神内核的阐述有共同的指向:西部、浪漫、生命。十年的新疆大漠生活造就了红柯,西部的旷野、生灵以及民众的朴素、自然而又火热的心性,使红柯具有了豪爽、豁达、奔放的特征,他的作品自然充满了浪漫情怀,以及对大地、对生命的崇拜与敬畏。

  要指出的是,虽然有很多评论者的文章标题并未直接出现“精神”字样,但细读文章,会发现众多评论者在评价时,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红柯小说创作的精神世界。2004年,白草发表文章《刚烈壮美的长篇世界——试论红柯〈西去的骑手〉中涉及的文化系统及人物描写》,作者虽然从文化系统出发进行讨论,但是论文的核心要旨在于阐述红柯小说中的“刚烈、壮美的文化精神”,即为突出“红柯以他的文学实践来达到对民族传统精神恢复的理念”。被视为绝笔之作的《太阳深处的火焰》倾注了红柯无数心血,张春燕认为这是一部“聚魂之作”,她指出红柯在小说中“以奔腾的‘西行’建构动态的生命,这是整部小说的精神内核,红柯所要诉说的,或许是这奔腾的想象的生命意志本身”。这里关注到的仍旧是红柯的精神世界,“奔跑”“童真”“大地”正是红柯一以贯之的精神特质的体现。

(二)红柯作品的诗性特征

(三)红柯作品的文化内涵

(四)红柯作品的叙事策略



  

二、红柯的比较研究

红柯作为文坛的一匹黑马闯入人们的视野,接受者会拿他与其他作家进行比较,的确,在比较中更能够体现出作家的独特之处,也更能凸显出其长处与短处,同时能够对作家的师承、思想观念的来源进行探寻。

(一)红柯与外国作家之比较



  

  令人遗憾的是,评论界似乎并没有对这两篇评论文章给予多大的关注,红柯与外国作家的比较并未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出现,红柯与外国文学作家比较的评论文章少之又少,甚至留下很大一部分空白,有待后来的评论者填充。

(二)红柯与中国作家之比较

1.红柯与鲁迅

  

  2.红柯与“在新疆”的作家

  红柯本是陕西岐山人,大学毕业以后远走新疆,游历十年,于1996年重返陕西,开始被中国文坛熟知。十年的新疆生活对红柯充满了别样的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有许多与新疆有关的作家,有些作家有着与红柯相似的经历,由于各种不同原因曾经在新疆生活数年,还有些作家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对新疆了如指掌,这些作家的新疆书写也慢慢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评论者们试图把红柯与他们进行比较,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红柯与陕西作家

  

三、新理论的介入

(一)有关生态学

(二)有关文化人类学

(三)有关文学地理学

四、大众读者看红柯

2011年《当代》第4期刊载《“〈当代〉文学拉力赛”2011年第三站读者来信选登》,集中刊登了大众读者对2011年《当代》第3期的作品的看法,红柯的《好人难做》亦荣获2011年第三站“《当代》最佳”称号。读者来信的选登,可以说是大众读者的联欢,在2011年的联欢中,我们可以比较集中地看到大众读者对红柯《好人难做》的解读以及对红柯的评价。本次选登篇目的作者有康立群、王中亚、何文潮等14位,虽然这只是众多红柯读者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鉴于我们一般很难听到红柯接受者中大众读者的声音,这次的集中刊载,有窥见一斑之效。在14位选载的读者来信中,有13位推荐红柯的《好人难做》为本届拉力赛冠军,全部的14位读者不仅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冠军作品名单,还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给予了评价,这些读者不约而同地关注了《好人难做》,从思想主题、创作技巧、语言文字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评价。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来获取广泛的资源与信息,同时也可以迅速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公之于众。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对红柯文学作品进行关注的,不仅仅是专业的评论家或学子,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也不在少数,虽然他们的言论可能没有那样专业,对红柯的理解亦可能没有那么准确,但却丰富了红柯研究的视野,使我们能够看到红柯在民间的传播,使我们了解大众读者是怎样评价这位禀赋特异的作家的。笔者目前掌握的关于大众读者解读红柯的文章主要来自网络,其中很多评论篇章没有实名作者,只有微博名称,甚至有些连微博名称都没有留下,这样的资料能否进入研究视野是存在争议的,但是为了丰富红柯研究视野,笔者暂且把这些资料纳为研究对象,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五、红柯研究的若干特点

以上是红柯研究20年的大致状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的特点:

  (1)从研究成果来看,成绩颇丰,尤其是作品评价方面硕果累累。评论者对红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特质、诗意特征、文化内涵,以及作家的叙事策略等方面作了细致的研究。但是红柯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目前与红柯研究相关的书籍类著作只有《红柯小说的叙事维度》和《红柯评论集》,对红柯进行综合性、阶段性评价的论文也只是寥寥数篇,因此总体来看,评论界对红柯进行整体把握的力度稍显不足,另外如何将红柯放入西部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当中,追寻其史学位置及价值意义,对其进行文学史的关照,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不断开拓新的角度与领域。一些评论者借用生态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地理学等理论对红柯研究做了有意义的尝试,为红柯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些都为红柯研究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依据及宝贵的经验,但相对而言,这些研究并没有形成规模,很多没能够在学界引起强烈的共鸣或者回响。红柯研究还有许多角度与方法有待拓展,比如非虚构叙事、影响研究、民俗学、心理学的介入等等。

  (3)从接受角度来看,研究主体不断丰富。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可以说是红柯的伯乐,正是由于评论家的欣赏与推介,作家才能够顺利登上文学舞台,评论家与作家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如果文学创作只被少数精英批评者关注就显得有些局限了。红柯在学界崭露头角不久就被普通读者所接受,见诸杂志及网络的普通读者的阅读与反馈,虽然专业性、理论性不强,但丰富了红柯研究的声音,近几年,各高校学生以红柯为研究对象的本、硕毕业论文呈现增长的态势,这些都丰富了红柯研究的格局。

  

  

  

  [基金项目:本文是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当代西部文学植物叙事研究——以红柯为中心”(项目号2018TS028)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廖高会:《“乌尔禾”:关于时间的魔镜》,《文艺报》2006年12月12日。

  ②贺绍俊:《陕西与新疆的热恋——读红柯的长篇小说〈太阳深处的火焰〉》,《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8月16日。

  ③李敬泽:《飞翔的红柯》,《三秦都市报》1997年7月21日。

  ④白烨:《元气淋漓 王气十足》,《绿洲》2000年第4期。

  ⑤李星:《诗意的存在,昂扬的精神(序)》,《金色的阿尔泰》,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⑥陈柏中:《红柯小说:西部精神的浪漫诗化》,《西部》2004年第11期。

  ⑦侯夏雯:《穿越时空的彼岸——论红柯及其小说的精神归宿》,《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⑧白草:《刚烈壮美的长篇世界——试论红柯〈西去的骑手〉中涉及的文化系统及人物描写》,《回族研究》2004年第3期。

  ⑨张春燕:《〈太阳深处的火焰〉:返归大地的救赎》,《南方文坛》2018年第1期。

  ⑩李敬泽:《飞翔的红柯》,《三秦都市报》1997年7月21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