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闲来没事去湿地公园玩,长沙的太阳向来毒辣,刚进去没走几步,大家就热得要承受不住,于是我拉着一伙人去公园里的咖啡店乘凉。
之前我常来这家店,疫情反复的这大半年就再也没来过了,印象中他们夏日饮料中有一款味道很好的海盐冰拿铁,于是我连菜单也没看,就点了这款。
店员有些纳闷地看着我,问我上次来大概是什么时候,这倒搞得我有些不好意思……他告诉我,原来的店已经停了许久,店面也荒废了一阵,他们才刚接手不久。
我恍然大悟。
店员热心地给我推荐了类似的饮品,味道倒也不差,只是喝不到心心念念的,总觉得是少了一些风味。
我们在咖啡店院子里的树下坐下,没多久竟等来了一场小雨,渐渐的,雨停了,细细的风吹来,没有了之前的焦躁,那种熟悉的味道好像又回来了一些。
端午节那天我没回老家,舅舅在亲戚群里发来一段视频,视频里我外婆一大早就在厨房张罗,准备请晚辈们过来吃午饭,给大家做“黄鳝汤”。
“黄鳝汤”是我们乡下过端午节时的独家菜品,说是“汤”其实却也不是喝“汤”。虽然我也不会做,但小时候见外婆外公张罗过许多次,还是留有些许记忆。
印象中是先把处理好的黄鳝剁成肉泥,然后和家中自制的红薯粉一起放入大锅里久炖,再加入新鲜的藠头、胡椒粉之类的。一大锅炖好之后,浓香撲鼻,每个来过节的人都能吃上好几碗。如果听闻邻居们这回过节没有做的,外婆会装上几大碗,带着我挨家送去。
小时候我很喜欢过节,总觉得热闹、温馨。只是没有察觉到,时间也就这样,在一次次老人们张罗来张罗去的节日里,不由分说地过去了。
我从小就住在外婆家,一直住到高中毕业。上班后,我常常和大家提到这些,总会得到朋友们善意的唏嘘:“啊,你都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啊……”
我仔细回味过这段漫长的时光,与老人们待在一起的每一处细节,丝毫没有觉得我的人生有缺失过什么。
我外婆温和,从来不对我发脾气。而外公向来不苟言笑,我小时候常觉得他过于严肃,尤其在吃饭这件事情上,他有一些很“传统”的原则。
他去世后我经常梦见他,偶尔还梦见他曾在我们幼时明令禁止的一些事,比如:不论你在哪家玩,都要在别人家饭点前赶回家;吃饭时必须一只手端着碗,一只手拿筷子,不能是一副吊儿郎当的做派;外人在时,不能用筷子在装菜的碗里挑来挑去,专挑自己喜欢的等等。
今年离他去世已经过去十年了,我常常在吃饭时会想起这些琐碎的小事。
我一个人吃饭时,也会不由自主地会把碗端在手中,仿佛外公依然端坐在我对面,沉默不语地,把我喜欢吃的菜推至我面前。
外公走后,外婆一直在老家,她不适应其他地方的生活,自己待了一辈子的地方,更有归属感些。
外婆已九十岁,老人家总是小病缠身,我常常给她寄药回去,后来听舅舅们说起,她并不是每日都吃药,总是难受得撑不住了才吃一点,怕我因为她,多花了钱。
我知道后很难受,她曾经呵护我那么长的岁月。我工作后离她很远,能照顾她的时间几乎没有,她却依然每一刻都为我考虑。
后来我做了时间表,定期给她寄药去。
端午节那天我给外婆打电话,她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吃黄鳝汤呀?
其实我以前不爱吃这道菜,每到过节总是做做样子吃上几口。近几年发现这道菜似乎变得家常起来,过年时,我妈总会叫上外婆一起做给我们吃。
不知道是我口味变了,还是情感驱使,觉得这道菜确实与众不同。也许是我变得成熟了,只要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吃饭,再朴素的菜品,也宛如珍馐。
中旬的某个夜晚,朋友发消息叫我快去阳台上看“超级月亮”,我急急跑去,没戴眼镜,朦胧中,只看得到月亮又大又圆的形状,我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那日夜空中有几团棉花状的云,虽然手机像素不高,但依然清晰可见月如白玉盘般皎洁。
我把照片发到亲戚群里,热情地邀请大家一起出门看月亮。
兄弟姐妹们都随即附和。没过多久,小舅舅也发来一张月亮的照片,暗处依稀可见外婆的身影。
哇,她也看见超级月亮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