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看白先勇先生的散文集《树犹如此》,才读完第一篇,就已经在深夜里无声流泪。
这篇文章是白先勇为纪念已故挚友王国祥先生而作,两人少年相识相知,一路相伴,后来又远渡重洋一起在国外度过三十余载人生,结果却因病而天人永隔。
阅读的间隙,一度想起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尤其是快结尾处有一段,白先勇提到自己独自坐在庭院里品茗赏花,院里的大多花木是当年他与王国祥一起种下,他写:“冬去春来,我园中六七十棵茶花竞相开花,娇红嫩白,热闹非凡。我与王国祥从前种的那些老茶,二十多年后,已经高攀屋檐,每株盛开起来,都有上百朵。”
与《项脊轩志》里那句流传甚广的“今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有种异曲同工之妙。
小时候第一次读《项脊轩志》,并不能体会到其中的感情,只知道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着怎样的情绪,但自己其实并不能共情到作者。
前段时间我偶然间重新阅读了一下这篇文章,读完如鲠在喉,鼻头泛酸,深深叹气。
最近愈发喜欢重新拾起小时候看过的一些电影来重看,前段时间岩井俊二的《情书》重映,依稀还记得刚上高中时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时,其实并没怎么看懂,前两年又打开再看了一遍,看完以后感慨万千,还在微博里发过一个好长好长的评论。
但重映的效果并不好,网上评论两极分化严重。看到的时候,我忍不住跟朋友感叹,说现在的人好像很难有耐心去欣赏那些美了。
那种青春的淡淡遗憾,以及几人之间复杂的感情拉扯,全被岩井俊二用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细细描述,不管是电影画面还是讲故事的手法,都美到极致。
我忍不住想,明明是那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会感受不到它的好呢?
我重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时候也是,打开弹幕,满屏幕都是:
“女主也太不自爱了吧。”
“这都是她自己作的。”
……
看完两句我就迅速把弹幕关上了,叹息的同时,其实我又很能理解大家为什么会这样评论。
很小的时候,我第一次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时候,也曾经大言不惭地跟朋友吐槽:“好讨厌这个电影,明明中间有很多次她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她就是不努力,不愿意踏出那一步。”
渐渐长大之后,我才明白人生里很多事情并不是小时候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是“我想”我就可以做得到的。
甚至,重看的时候,完全颠覆了我从前的印象,由“她怎么这么不努力啊?”变成了——“松子真的是一个很温柔跟努力生活的人啊。”
人生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当我们处在不同的年龄、拥有过不同的经历之后,对同一件事的看法竟然会完全不同。
昨天和朋友聊天,她说,以前很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谈恋爱的时候要死要活的,但自己经历的时候,突然就理解了。
“以前真的对很多东西都觉得理解不了。”
我点头:“我也是。”
但我后来想想,理解自然有理解的好,代表着你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心智——通透、柔和、包容,但其实,不能理解好像也没什么不好。
因为那说明你还没有经历过那些时光的打磨啊,依然简单、锐利、不可一世,拥有着很纯粹的快乐与伤心。
怎么说呢,既然以后总會懂,那不如,趁现在好好享受不懂的好处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