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周五的晚上,我打算一个人去看电影,买了九点十五分的票,出来已经是十一点过了。下订单的那一刻,我就开始期待,独自观看夜场电影后走在回家路上的场景,途中的夜风或者细雨仿佛已经提前飘落在我的脸庞。
电影是张艺谋的新片《一秒钟》。
临近观影,我点开电影订单,发现这场次竟然只有我一个人,偌大的电影院里只有我一个座位是“已售”的红色,这一小块孤独的红一直持续到电影开场。本来就买的是最后一排,这下我更可以肆无忌惮地冷眼旁观全场的冷清了。
看到某一幕我突然泪流满面,在公众场所里,一个人哭却没人看见的感觉真是太爽了。右手奶茶,左手热板栗,边哭边往嘴里喂吃的,周围的黑暗和前方的光影仿佛都被独占,整个城市撑起的一方空间,只为我一个人。
幸好,我没有喊人陪着看电影。
我又感慨独处是一件很轻松,而且会上瘾的事。但是年紀尚小的时候,“独处耻辱”会经常存在。而且这种耻辱是被旁人认证的,“怎么一个人逛街啊?”“怎么一个人吃饭啊?”“怎么没和……一起?”“你一个人啊?”仿佛一个人出现在公众场合,便是件另类且有些可怜的事。所以,上小学的时候,上厕所要拉个人;上初中的时候,去图书馆要拉个人;上高中的时候,下晚自习回家要拉个人。因为生怕落单被人看到,这样会丢脸。从小到大,我“独处耻辱”的感觉并不是太强烈,但是会作陪那些需要人陪的朋友,每当有人需要我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挺身而出,做一张人形盾牌,挡去一些不必要的目光,撑起一点看上去的体面。
上大学以后,我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是一个人,来去自由,心无旁骛,如一阵看不见的风。独自安静的生活难免稍有点孤独,但光是轻松这一点,便价值连城。因为我发现往后生活中需要做出适当表情,表演应付的事情太多了。真是戏约满满,轻松不起来呢。
记得有一次,期末复习的时候,老师明明在课堂上讲:“好了,大家可以回去复习。”
我当真收拾书包便走,结果发现全班就我一个人走了。其他同学都在集体主义的安全感里抱团取暖。我回去以后,有要好的朋友跟我说:“就你一个人走了哦。老师还向我问你呢。”
我心里真的留下了一片阴影。半片是居然就我一个人离开教室给的,另半片是老师说话不算话给的。
如今,我觉得长大不是拥有独自行走的勇气,而是摆脱“独处耻辱”,宠着自己,享受“肆意妄为”的能力。
世界处处是人,时刻充满嘈杂。
往后的周五,我想看更多的一个人的电影,免费包场更好,黑暗包裹的座椅里,是哭是笑都没人知道,出影院以后,夜风袭来,浑身清爽,抬头依然有一轮明晃晃的月亮。
赞(0)
最新评论